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最班组”全国短视频大赛拍摄手记】从“表情包”里感受“变脸最快”班组

安徽工人日报 2019-10-28 03:24 大字

我们单位负责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油田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安全环保、效益的全方位监督。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无不牵动着监督的喜怒哀乐。

当他们看到工程质量优良时,他们就像“弥勒佛”慈眉善目;发现违章时,立马成为“怒目金刚”;遇上工程事故,他们和承包商一样化身为罗丹的“思想者”;准确预判井下情况,他们会像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击掌相庆。因此,他们经常“翻脸比翻书还快”。我想,就借鉴川剧变脸绝活,着重拍他们的“表情包”,把他们叫作“变脸最快”班组吧。

可选谁呢?在变脸上,几乎大家都是“戏精”,“表情包”基本上到处都有。而最具代表性的应该还是在顺北,于是我找到外围项目部书记杨红满,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他听了很高兴,当即拍板:就拍我们的“小虎队”吧!这个团队老中青结合,头脑灵活、作风顽强,在许多“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很有代表性。

10月10日10时,我和拍摄组的其他两位同事一起从轮台基地向顺北进发。16时,我们来到320公里外的沙漠腹地项目群驻扎地。

我们此次拍摄目标“小虎队”监督组和其他监督组一样,需要负责8~10口井的监督工作,一组3人,分钻井、钻井液、地质3个专业。男1号,董小虎,32岁,超级变脸王,“小虎队”组长。他人如其名,干起工作虎虎生威、有板有眼。他酷爱研读钻井知识,说起大井筒,讲起顺北,他总有说不完的话。男2号:王从波,43岁,二级钻井液监督,工作踏实肯干,敢于坚持原则。男3号:朱正平,51岁,一级地质监督,有爱记笔记的好习惯,每监督一口井,都会留有详细的监督笔记。

本着既不影响工作,又能确保拍摄顺利进行的原则,我们开始了第一轮拍摄。可进行到一半,井场就有人来叫董小虎去接电话,距离40公里外的井发生溢流。险情就是命令,赶赴现场,查看各项数据、记录,分析、判断溢流原因,备浆。而我则“乘机”拍下了一些镜头。21时,董小虎告诉我说:“现在等备浆,大约24时左右开始压井作业。我们要在井上守着,你回去休息吧。”第二天清晨5时左右,压井成功,他们才返回驻地。

董小虎告诉我,自己这“面瘫脸”,怕是要给大家拖后腿了,私下里还真对着镜子练习过。我一听就笑了,想不到一个这么粗犷的石油汉子,这么体贴。我说,你完全不用练,我们就是要拍自然的表情,真正的工作状态。我把拍好的镜头给他看,他有点意外:“我当时真这么厉害吗?我觉得批评他们时还是‘收着’的。都是老朋友了,大家都不容易。看来我以后真是要改改方式,换换表情了。”

我们前后两次进入沙漠进行拍摄,但总感觉还是没能拍出西北监督人的精髓。我想认识需要过程,人家大艺术家说,创作是个遗憾的工作。我想还有机会弥补遗憾的,这个大赛今年是首届。

(作者系中石化西北油田石油工程监督中心职工)

新闻推荐

人们总觉得,没有网络根本没法工作和生活,手机离开一分钟都不安全,没电就焦虑……其实,人们断不开的,不是网络,而是自己在网络中的存在感,它让人有种很厉害的错觉。

我只是控制了自己上网的时间,才发现自己在虚幻的时间里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前几天朋友老高问我:“老赵,你最近几个月都不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