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珠宝鉴定造假毁了旅游市场
所谓“内行看东西,外行看证书”,就一般顾客而言,能一眼看出宝石真假的人仍是少数,我们能信任的主要还是珠宝鉴定证书。但是,奸商们造假宝石也就算了,连证书也不放过。记者调查发现,在最大国内珠宝集散地——“中国珠宝第一村”水贝,一张看似严谨权威的珠宝鉴定证书,没有经过任何检测就盖着钢印出世了。(10月27日《新京报》)
据了解,一份真实有效的鉴定证书,检测费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一张虚假鉴定证书的成本仅需几分钱,对外批发价格不到五块钱。如果说没有资质的机构造假,人们至少不会太吃惊,真正让人吃惊的是,有资质的机构也造假。中商珠宝首饰检测中心和中首协珠宝玉石鉴定中心都是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法授权的质检机构,但记者只提供了宝石照片,两个机构即可出证书。结果就是这些虚假证书最终流向国内各旅游景点或小型珠宝专柜,让大量假珠宝摇身一变,有了“真身份”,由此造成大量旅游购物纠纷,坑害了游客,消耗了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破坏了旅游市场秩序。这样的市场乱象急需从两方面治理。
一是要靠法律治理。不妨参照处罚文物鉴定证书造假的办法,对珠宝鉴定造假实行法律惩处。2013年,湖南出台全国第一部艺术品交易地方规定,要求艺术品交易资料保留10年以上,鉴定机构对结论承担法律责任。而国外的经验更可借鉴。在成熟的国外艺术品收藏市场,一旦你购买的艺术品被权威机构鉴定为假,或者鉴定机构做出了假的鉴定证书,那购买者会得到全额赔偿,鉴定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然,目前当务之急,至少可以在诚信体系治理上先行对珠宝鉴定造假开刀。
二是要靠技术治理。鉴定机构过多过杂、各自为政同样为假证的入侵创造了机会。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实现鉴定证书编号的全国统一编排和统一查询。这样就能压缩虚假鉴定的生存空间,让造假无处遁逃。
新闻推荐
都说便宜莫贪,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但总有人会被贪念战胜理智,财迷心窍,去拿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财物。近日上午昆山的刘先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