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不一定为实 当心“微信语音包”诈你钱
法学专家:社交平台应承担相应责任
你有没有想过,在微信上跟你聊天的“小姐姐”可能是个50多岁的大叔?
最近,一则“10元可买上千条微信语音包”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一些骗子盗取微信号后,发送借钱语音,受害人听到“声音差不多”的信息,便会信以为真,转账汇款,最终落入圈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欣璐
新型诈骗
微信语音包拟音借钱
据江苏新闻消息,陈先生收到王某的一条微信语音“方便借我5000块钱吗?急用!”并让他转钱到某个收款码上,买个东西。
陈先生气愤地表示,如果当时没有听到王某的语音,这钱肯定不会转出去。“就是我朋友的声音,一模一样,我就被语音干扰了!”
民警表示,从语音的声音判断,和他好兄弟王某的声音极其相似,所以陈先生信以为真。
今年7月11日,宁波鄞州公安分局姜山派出所破获了一起“社交类”诈骗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邓某。自今年3月份以来,男子邓某通过某社交软件,注册了多个女性账号。这期间,有不少男性通过软件将邓某添加为好友。邓某在与受害人的聊天中,为了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专门通过用语音包软件下载的女性声音和受害人聊天。
无独有偶,2018年,河北石家庄的董女士收到父亲的微信留言,称在超市买东西,没有带钱,要求转账。收到父亲语音回复的董女士转账过去,回家后才发现,父亲根本没去过超市,更没有通过微信要求她转账。
从现实情况看,各地已经发生多起利用“微信语音包”骗钱的案例。显然,这已经构成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制作、销售“微信语音包”亦未经被模仿声音者授权,涉嫌侵权。
记者体验
20元可购永久语音包
10月23日,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一款售价为18-20元不等的微信语音包,18元是一年VIP,20元是永久版。卖家告知里面有上千条语音信息,“目前商品只支持安卓系统,苹果手机无法使用。”客服表示。
该客服介绍,语音包中以年轻女性声音为主,多是各种日常交流用语。在购买前,商家还发来一份“使用规范和要求及免责声明”。声明中称,严禁用作非法用途,一经发现,回收软件使用权,且由此产生的后果由使用者个人承担,与店铺无关。
除了语音包,还有部分商家在网店、微信公众号、QQ群中售卖微信“变声器”,声称除了能发送语音包以外,还可以进行实时的变声处理,售价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还有店铺声称全新升级、四种变音,一键操作,效果更逼真,一键男声变女声。
揭秘内幕
微信语音包模拟声音
那么,这些语音包是如何模拟声音并持续聊天的呢?
业内人士曹先生告诉记者,微信语音的原理是,用户对着手机说话,微信会把你说的话保存成一个录音文件,然后再发送出去。出于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微信是不关心你说什么的,所以录音文件的内容它不检查,只要文件符合微信要求的录音格式,这个录音文件就能发出去。所以,理论上,微信可以发送任意内容的录音。
基于这个原因,网上的卖家就可以找技术人员来篡改这部分功能,生成一个新的微信程序,但此时的微信就跟原版微信不一样了。篡改过的微信可以选择录音文件的来源,且不局限于用户对着麦克风说的话。
在石家庄的案例中,警方曾对媒体披露,嫌疑人通过在用户的聊天记录里发出过的语音,取样模拟出新的录音信息。从技术上来说,它甚至能模仿恐惧、哭泣等情绪。
专家警示
社交平台应担责
针对微信账号被诱盗情况,微信表示,会在了解语音仿冒欺诈具体情况后,进行针对性治理。同时,微信也建议用户加强安全意识,从官方渠道下载微信客户端,不要随意将个人隐私信息、微信密码、验证码、好友验证操作等告知陌生人。如果在聊天过程中涉及财产交易,也请留意系统风险提醒。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新型语音诈骗既暴露了不法分子的阴险狡诈,也反映出语音产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晓峰说:“如果社交平台组织实施相应的诈骗活动,那么其当然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即使社交平台不是诈骗活动的组织者,但其明知或者应知平台用户在实施诈骗活动没有采取相应措施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和公法责任。如果社交平台并非明知亦非应知,那么在他人通知其平台上存在诈骗等侵权行为而未采取相应措施的,也应对损失扩大部分与实施诈骗的行为人共同承担责任。”
新闻推荐
【编者按】作家、编剧李修文最近推出了全新散文集《致江东父老》,用深情的文字记录下他所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我们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