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买卖马拉松名额,你怎么看? 茶馆

济宁晚报 2019-10-22 08:44 大字

闻名国内外的北京马拉松开跑在即,困扰其多年的“转让参赛名额”问题再一次受到媒体的关注。据中国之声报道,今年北京马拉松预报名人数超过16万,中签率只有16%左右,再创历年新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北京马拉松的名额,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在一些社交软件和二手交易平台上转卖,标价达数千元。

有违马拉松精神

马拉松是一项非常专业且对选手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的运动。如果不具备跑马能力却盲目参赛,甚至不惜使用别人的名额,是对自己和赛事极为不负责任的行为。2016年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发生替跑者猝死事件,已敲响了警钟。更何况,根据赛程规定,参赛名额不能更改姓名,也就是说,购买他人名额的跑者即便顺利完赛,也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参赛成绩。这无疑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说到底,“一跑难求”是供求紧张造成的,在加强防范和惩处的同时想办法提高中签率,或许是有效解决办法。杭州马拉松前些年也出现过此类现象,但随着近些年中签率的提高,类似的情况就少了许多。

参赛名额不是“商品”

那些报名参与马拉松比赛的,也有一些人并非真正的爱好者,而是趋之若鹜的跟风者,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报名却成为幸运儿;对跑马拉松比赛缺乏情感和认同的他们,跑不跑马拉松其实无关紧要;如果马拉松资格能够变现几百元甚至数千元,他们自然愿意坐享其成。

避免“数千转让马拉松资格”,固然需要提升违规成本,也需要从精神和文化层面对老百姓进行“营养输送”,提振他们对马拉松比赛的情感和认同。在不少城市,马拉松比赛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马拉松社会”,与之相匹配的“马拉松文明”却明显“慢了一拍”,上演了权利意识高涨、规则精神淡漠的戏码。(来源:新华网 整理:扈宏毅)

新闻推荐

醉人的红叶

王利青王利青摄北京有座香山,司马故里韩城也有座香山,韩城香山位于薛峰乡,又名禹山,每年秋季,方圆数万亩山坡或沟地上枫树、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