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莫让民营博物馆成为赝品洗白地

四川日报 2019-10-18 06:07 大字

□吴晓铃

近日,重庆大学博物馆上了微博热搜。这是因为该校一位教授捐赠的300多件展品,被文博爱好者质疑多为赝品。如今,博物馆已紧急关闭,相关主管部门宣布介入调查。

对此,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段勇委婉表示,“究竟是不是赝品还是有多少是赝品还需鉴定,不过从曝光的一些照片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更有文博界专业人士接受采访时直言,“这样的展品可用‘荒唐’来形容。”究竟如何荒唐?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铜车马,拉车的马才四匹,许是听说过洛阳东周车马坑出土过六匹马驾驭的“天子之乘”,这里的展品于是好心地给秦始皇多加了两匹,岂不知东周的礼制又怎能穿越用在秦始皇身上。

这样的“文物”捐给高校,是收藏人本身不识货被造假者蒙骗,还是存了不为公众所知的私利?相关部门应该好好查一查。而类似民营博物馆展出赝品的新闻在国内屡屡曝光,更应当引人警惕。

博物馆,其中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正是让公众了解民族历史,激发爱国热忱的鲜活载体。若是文物原本就不存在,传递的虚假信息自然“毁尽三观”,伤害了公众的感情。

或许有人会问:收藏人捐展品能有什么好处?其实,向博物馆捐赠并非完全没有回报——有的或多或少有相应资金奖励,有的则会在其他方面给予报答。何况,有品行不端者专借博物馆将赝品洗白,如此,尚未捐赠的就可以悄悄流通卖出高价,坐收暴利。正因如此,国有博物馆接受捐赠时程序非常严格。

如今,民营博物馆也是公众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窗口。要避免假文物出现的乱象,最好从源头上把关:只要是文物,应当由文物部门进行鉴定。若是热心捐赠者整体打包捐赠的物品中出现赝品,也应在展出时进行学术标注,帮助观众擦亮眼睛。而对那种别有用心、以文物捐赠之名或修建私人博物馆之名展出文物的,更应加大监管和整治力度。未审批的博物馆、文物不经鉴定者,不能以博物馆之名开放。这既是对知假、造假、售假者的防范,也是对公众知情权和教育权的保护。

新闻推荐

师从名家秒赋诗小封机器人专栏诗歌喜破两百首

师从名家秒赋诗封面新闻编号240的正式员工、会写诗的小封机器人。自今年年初开通首个属于自己的机器人专栏,到现在,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