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支付方式里的时代变迁

广安日报 2019-10-17 03:22 大字

□胡曙霞

一天,我和母亲去菜市场买菜,拿上手机正准备出发。母亲问,咋不带钱呢?我笑了笑,晃晃手中的手机说:“妈,你落后了,一‘机’在手,走遍天下无敌手。”

“啊?手机可以付钱?”母亲惊住了,拿起我的手机左看右看,一脸不相信。

“何止可以付钱,还能买车票、订宾馆、看电影……出门只要带上手机,少有解决不了的事。”我一口气说出了许多手机的好处。

“啊,时代变化真快,我这个老太婆是跟不上了。”母亲乐呵呵地自嘲。

拉着母亲的手往前走。我用支付宝刷二维码,“叮”的一声,付出八块钱,买回一条鱼;又用支付宝刷二维码,“叮”的一声,付出十块钱,买回一块肉。

母亲瞪大了眼,啧啧称奇:“现在的生活真是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钱居然还可以藏手机里,换作以前,这样的事,想都不敢想。你知道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买东西除了需要钱还得有票。”

“票?什么票?”这回轮到我吃惊了。

“粮票、油票、布票、糖票……各种各样的票,好多人为了得到一张票,费尽心思,想破脑袋。”母亲的声音几多惆怅。

“为什么需要票才能购买呢?”我再一次发问。

“因为国家物资匮乏,只能发行各种票证来限制消费。当年,你的外公生了重病,想吃红糖炖鸡蛋。分到的糖票早用完了,你外婆为了搞到一张糖票,四处求人,最终用一双崭新的绣花鞋换得……”母亲的声音低低的,沉沉的。“生病的外公终于吃上了红糖炖鸡蛋,外婆却心酸得直掉泪。”母亲的眼眶浮现薄薄的水雾。我的心,也湿了。有关“糖”的回忆,居然那么苦。

“改革开放了,人们终于可以用货币自由购物了。”母亲沧桑的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

是啊,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村里首位“万元户”曾经羡煞多少人。而那时的母亲,也经营了一家小小的商铺。每个清晨,小小店铺,人来人往,买鞋的、买袜的、买衣裳的,讨价还价,好不热闹。

曾经,我和母亲将一张张揉皱的钱,小心地铺开,仔细地掸平。一张张皱皱的纸币充满汗味、泥土味、庄稼味。母亲将钱小心地叠起,装进钱袋,绑在腹部,套上外衣,进城去买货。绑着钱袋的母亲仿佛一个怀孕的妇人。

我想起,便笑:“妈,那时的你,绑着钱袋去进货,好笨拙哦。”

母亲也乐了,拍拍我的脑袋,笑着说:“那是为了防贼想出的笨办法,哪像现在,刷银行卡、刷支付宝,又安全、又方便。”

“据说有些商店,付钱,直接刷脸就成了……”我得意地告诉母亲。

“啊?”母亲的嘴又张成圆圆的“О”型!

新闻推荐

老夫老妻咋就“瞅着不顺眼”

人们都说,夫妻退休后是第二个磨合期。主要是夫妻退休后,由过去繁忙的工作转到了家庭琐事上,由以前每天没有时间说话到天天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