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用超声波“洗”种子?“90后”这样种水稻

马鞍山日报 2019-10-16 03:14 大字

在外“闯出名堂”的大学生,决定回乡跟父辈们种水稻!

看看,他是怎么种水稻的……

林岳锋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出生于1994年,2012年,他从嘉应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走进了建筑工地。从杂工、测量助理再到测量队长,林岳锋兢兢业业,在第四年做上了现场总工,每个月能拿一万元的薪水。

在外“闯出名堂”的他却放弃处于上升期的事业,回到家乡跟父辈们一起种水稻!

优化管理活化人才利用

对林岳锋来说,回乡参与汕头市潮阳区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而对锦沣合作社来说,林岳锋的到来也是一个重大转机。

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由林岳锋的父亲林宋文牵头建立。“合作社之前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程度不够高,运用科技、引进新技术的理念也不够强。”林岳锋分析。

找到了症结,林岳锋结合自己在建筑行业学习到的管理经验,对合作社进行整合,优化管理模式,明确分工,建立责任制度,让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发挥。现在,合作社每条线上都有专门的负责人,生产线上有多少个生产队长,每个队长下面有多少个技术员,谁负责什么方面,分工很明确很细。

先进技术助推产能提高

与此同时,林岳锋大胆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推行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因为他有一个心愿,希望利用科技来改变农业。

2015年,在林岳锋的建议下,合作社引入了水稻超声波技术,成为汕头市乃至粤东地区第一个“吃”水稻超声波这只“螃蟹”的,也尝到了“头啖鲜”——通过用超声波给水稻种子“洗澡”,合作社水稻的年产量上升了10%—20%。

此外,林岳锋还为合作社添置了不少“新伙伴”——翻土机、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这些机械广泛应用于犁田、插秧、喷药、收割、烘干等各个生产环节,大大提高了农作效率。现在,合作社共有社员108人,农机200多台(套)。这200多台(套)农机不仅仅服务锦沣合作社,还服务周围5个乡镇的水稻和农户,带动农户600多户,服务面积达2.4万亩。

林岳锋还把目光瞄准了品牌建设,从长远来说,这对农业的发展很有利,“品牌建设必须投入,今年我就投入了十几万去树立‘锦沣’这个品牌。”林岳锋说,“我们合作社还将引进新的智能化技术,不断提升效率。”

据南方日报

新闻推荐

【产经观察】让电梯产业搭上老旧小区改造顺风车

本月,升级版的广东省电梯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在广州启动,新版统保示范项目在保障责任和服务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例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