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这一份母爱叫“从未放弃”

铜陵日报 2019-10-11 20:43 大字

■ 本报记者 朱敏

母亲是孩子的避风港,哪怕自身抗不住风浪也要呵护到底。即使力不从心,也从不退缩和放弃。这种爱,谈不上轰轰烈烈,但震撼人心!沈春兰就是众多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中的一位。

曾经,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子程洪达,虽然生活较为拮据,但一家三口十分知足,日子过得也算有滋有味。程洪达学习之外,喜欢唱歌、弹吉他,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阳光少年。2016年6月,程洪达参加完高考后,身体频繁疼痛。沈春兰带他前往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多家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骨癌。

“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绝望到不想活!”说到这,沈春兰哽咽了。很快她的身体也累垮了,她背着家人做了一个小手术。医生让她至少卧床静养1个月,但她一天也没顾得上休息。“我真的不敢去回忆这三年的每一天是怎么熬过来的,但是再苦再累再难我都从未想过放弃,我要尽我最大的力气。”

一千多个日夜,沈春兰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她告诉记者,儿子当年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本来要成为一名大学生,开始自己全新美好的生活。“当时在北京做完手术,我带他去学校办理休学手续,我永远记得他那个眼神。”沈春兰再也抑制不住早已盈满双眼的泪水。

程洪达做完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沈春兰只好辞去服装厂工作,专心照顾儿子。由于病情不稳定,她已经记不清每年辗转往返北京多少次了。家庭收入的重担全部落到了程洪达父亲身上,他每天起早摸黑打零工做兼职,使得这个家庭每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一家人像挤牙膏一样地为儿子的康复治疗艰难地筹钱。三年来,程洪达医疗费用已超过150万元,他们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花光了所有积蓄,到处向亲朋好友借钱,早已债台高筑。

“他是一个很懂事很坚强的孩子,因为非常想和同龄人一样回到学校,他一直配合治疗,忍受手术和化疗放疗的痛苦。”今年5月6日,沈春兰带儿子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复查,发现他癌细胞骨转肺部并多发,医院制定的伽马刀手术和化疗方案又需要十几万元,再度让她头脑空白。没钱意味着孩子最后生的希望也将要破灭,实在没有办法了,沈春兰就在北京的街头“拾荒”和乞讨,中午她还得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赶回病房给儿子做饭。“儿子不知道这些,知道了他会难过。”沈春兰小声对记者说道。她眼里噙着泪,丢失尊严的背后,是一个贫困大病家庭最常见的无奈。

“做完手术还要接受化疗和放疗,化疗和放疗在两家不同的医院。由于他刚做完骨盆移植手术,不能走路也不能坐立。为了省钱,我和他爸爸从医院借了一张手推床,每天让他躺在床上,我们推着他步行几个小时往返两家医院。”沈春兰说,“遇上下雨,我和他爸爸就一人打一把伞,一个人给孩子遮挡上半身,一个人给孩子遮挡下半身。”

“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社区和政府部门给了我们很多关心和帮助。医药费报销了不少,真的很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沈春兰真诚地说。

这对寡言母子面对面坐在病床上,儿子程洪达的脸迎向窗外的光。在他的憧憬里,这时,新的学期又开学了,他应该是一名大四学生了,和同学们在图书馆学习,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篮球,和同学们在宿舍玩玩游戏……

注视着儿子,沈春兰说出了心底的愿望,“我只想他好好的。”说到对儿子永不放弃的爱,沈春兰坚定地说,“这是一个母亲的本能,我有责任这样做。“

人就像小细胞,融入社会这个母体,同为社会一员,沈春兰一家的遭遇,让记者心痛,也让每一个关心他们命运的人士揪心。目前,程洪达还在治疗中,每月仍需要几万元的医疗费。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请与沈春兰(15956201133)联系。

新闻推荐

减压玩具真的减压吗?

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许多号称可以减轻压力、减少焦虑的“减压玩具”也在市面上流行开来。此外,减压神器还有众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