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名下莫名多了一张卡还收到钱款? 谨防不法分子利用银行转账附言功能发送诈骗短信

达州日报 2019-10-11 09:23 大字

本报讯 近日,市民刘女士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她收到一则来自中国银联官方客户服务热线发来的短信,称她尾号为8172的银行卡收到一笔转账汇款。虽然金额不多,但刘女士在查询手中的所有银行卡后发现,该银行卡并不是自己本人持有的,会不会是别人冒用自己身份证信息办理的?刘女士充满了疑惑和担忧,并向本报热线求助。

市民求助:名下莫名其妙多了一张卡还收到钱款?

对于自己莫名其妙收到一笔汇款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大家或许会感到高兴,但如果还多了一张银行卡,可就高兴不起来了。

9日晚,市民刘女士收到这样一则短信:“您尾号8172的银行卡于10月09日18:54收到一笔2.00元人民币,附言:转告李xx还钱!详情可登录云闪付APP查看交易信息。【中国银联】”。由于自己确实认识短信中的李某,加上“还钱”等字眼,刘女士起先怀疑这是一条诈骗短信,但仔细一看,这是来自中国银联官方客户服务热线95516的,刘女士心存疑惑,但还是打电话向好友李某求证。

李某称,最近一段时间她的电话通讯录被轰炸,也不知道为什么,怀疑自己的相关信息被恶意泄露了。收到这样的答复,刘女士稍稍安心。但她仔细一看,这则来自中国银联的短信上显示的银行卡尾号却十分陌生,在查询手中的所有银行卡后,刘女士确认这张银行卡并不是自己本人注册持有的,难道是别人冒用自己身份证办理的?

客服回复:谨防银行转账附言功能发送诈骗短信

记者拨打中国银联官方客户服务热线,客服称,银联有一定机率发错提示信息,可能是机主手机号码被盗用以及知晓机主相关身份信息的亲朋代替注册银行卡的情况。

随即,记者向客服说明了刘女士收到的信息内容及附言内容,客服回复道,这很有可能是不法分子利用商业银行转账“附言”业务存在安全漏洞进行的诈骗活动。该客服解释,为了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不少商业银行在客户办理转账业务时,会为转款人提供免费的附言服务,以方便转款人与收款人之间的联系,附言服务主要是借助于银行的系统向收款人的手机号码发送信息。由于银行系统对短信内容和发送对象未作出规定。不法分子开始利用这一附言服务功能,借用银行的系统向不特定的对象发送诈骗短信,由于短信来自于银行系统,很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极具迷惑性,且诈骗成功机率较高。

该工作人员强调,这种作案方式成本低,易操作。不法分子只需转账较低数额(通常是1到2元),即可使用汇款附言业务向外发送诈骗短信,且只要账户开通网银,在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登录网上银行,即可实施诈骗,操作极为简便易行。客服表示,目前银行业正优化附言业务服务,并同时提醒收到类似刘女士短信的市民,应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人行提醒:可前往征信中心查询信用卡办理情况

假如真的有他人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哪些方式能查询自己名下的银行卡所有信息?记者拨打人行征信中心客服电话咨询,工作人员回复,查询个人贷记卡(信用卡)办理情况,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个人征信系统查询,或者登陆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自行打印征信报告。但查询个人办理的所有借记卡(储蓄卡)情况相对复杂,由于各个商业银行内部的核心系统具有保密性,不可能联网。只能通过拨打各家银行的客服电话,或携带上本人身份证前往各银行的营业厅查询。

金融人士提醒,如市民发现自己名下有他人冒用自己身份办理银行卡的情况,可及时与开卡银行联系,说明情况并冻结该银行卡,并带上本人身份证件到所属银行网点办理注销即可。如被冒用身份办理的银行卡情况复杂,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本报记者 戴静文)

新闻推荐

学生过斑马线被撞 事发富民三路万秀消防大队对出路段

本报讯(记者陈雨燕)10月10日中午放学时分,一辆小车在富民三路万秀消防大队对出斑马线,撞倒一名正在过马路的女孩,导致女孩受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