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散文 流霞醉

梧州日报 2019-10-11 06:42 大字

曾春凤

金风送爽,瓜果飘香,又是葡萄成熟的季节。水果摊前,红的、绿的、紫的葡萄,一串串晶莹剔透,闪着诱人的光。一种个子小、皮带薄霜的山葡萄,却最牵引我的目光,因为,我要酿葡萄酒呀!

中秋刚过,山葡萄的价格相对便宜,气温也一天比一天凉,而气温过低对葡萄酒的发酵不利,于是马上着手购买。鉴于多年来的酿酒经验,选择成熟新鲜的山葡萄尤为重要,梗青、果实紫黑饱满、没有虫子萦绕、手探至筐内的葡萄中间,没有温热感为佳。

清水漂洗两遍,除去杂质,择去腐烂的、干瘪的葡萄,然后捞起,均匀放在簸箕内,置在阳光下晾晒。很快,葡萄便蒸发掉水分,黝黑的表皮泛起一层薄薄的白霜,我想象着,像非洲那些刚出浴的婴儿扑了爽身粉吧,圆嘟嘟的小脸,可爱着哩!

趁晾晒葡萄的空当,找来酿酒的玻璃缸、装葡萄的盆子、盛冰糖的大瓷碗,清洗干净。其实,山葡萄看着黑得土气,从果汁华美蜕变成美酒,它还仙气得很呢,沾不得半点油腻。我搬来小矮凳,卷起袖子,戴上手套,摆开了阵势。

酿制葡萄酒的工序其实挺简单的,葡萄和冰糖的比例看个人的口味,我不喜欢太甜,就按十斤葡萄掺一斤半冰糖的比例酿制。先摘果弃梗,然后把葡萄捏烂,这时葡萄籽和葡萄皮千万不要丢弃,让汁、籽、皮、肉混在一起,再倒进玻璃缸内,接着铺一层冰糖。一层葡萄一层冰糖,依次循环,但玻璃缸不能装得太满,距瓶口处留三四寸高的空档,因为葡萄酒发酵时有气泡冒出,需要释放的余地,也需要“抒情”的空间。最后盖上瓶盖,外套一层保鲜袋,绑紧瓶颈密封。

葡萄酒做好,主人可以告一段落,就等着看葡萄在那逼仄的“舞台”如何演绎精彩,如何从果汁到果酒的优雅转身。紫红的葡萄在缸内“面壁”了两天两夜,它似乎冥思苦想,似乎昏昏欲睡,似乎心如止水,似乎……大约第三天,固体和液体慢慢分离,浮起的果皮果囊之间,一些气泡明明灭灭,像无数鱼儿在游弋,又像眨着眼睛的小精灵。这时,我就会想到一个精准的词——酝酿!对,它要酝酿什么呢?

张潮在《幽梦影》中云:“能诗者必好酒,而好酒者未必尽属能诗。”葡萄奔了美酒的归宿去,又怎不能诗呢?再过两天,葡萄终于才思泉涌,那一串串的气泡啊!一字一言,全出自肺腑深处,像押着唐诗宋词的韵律,由缸底一路蜿蜒,袅袅升腾。这诗词,比仓央嘉措还深情,比纳兰容若还缠绵。凑近鼻子深嗅一口,已然有了酒的淡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呢!

大约十天后,葡萄拼尽力气,吐尽心中的芳华,它归于沉寂了,老僧入定一般,再也窥不出它的喜怒哀乐来。待到七七四十九天,葡萄基本发酵完全。打开缸盖,一股葡萄酒的醇香扑鼻而来,我咽了咽口水,赶紧让酒渣分离、过滤,然后迫不及待地品尝一口,甜甜的,酸酸的,涩涩的,但酒味还很清淡,像“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少女,少了点淳厚绵长的韵味。接着将过滤后的酒放置十多天,这时的美酒才真的“令人饮不足”。

葡萄酒诗词中,最喜欢还是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试想,殷红的酒配上白玉色的“夜光杯”,是何等的华丽典雅啊!光是看,就令人醉眼矇眬了。而现代人,多以透明的高脚杯盛红酒,轻摇杯脚,鲜艳的液体晃荡徘徊,似紫藤花迎风招展,更似云霞翻涌,难怪古人称葡萄酒为“流霞”,酒入柔肠,化作红霞,朵朵脸上飞,红酒佳人,相得益彰,想想就醉了哦。我喜酒,但不善饮,偶尔兴起,或独酌或与亲友对饮,皆浅尝辄止。特别喜欢酒和味蕾交缠的一刹那,甘甜酸苦辣,五味杂陈于冰凉的触感,立即牵动温热而又柔软的心儿,酒至微醺,前尘过往,生活百味,情感尽在一杯酒中得以释放,真真应了那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笔行至此,猛然发觉忽略了冰糖这“甜妞”呢,她可是葡萄的贵人。山葡萄如若没有遇见冰糖,它只是一种廉价的水果,人们甚至不屑于食用。然而,它们相遇了,相依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成全,让彼此的灵魂得以升华,历久弥香。

酿酒,也是酿生活。人生际遇,小到你生命中出现的贵人,他会赏识你,帮助你,犹如伯乐之于千里马;大到一个合适的岗位、一个美好的时代背景,都会使你的人生价值最大化。我虽平凡如葡萄酒,也感恩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遇见。

新闻推荐

从黑白到彩色,改变的是这本家庭“劳模相册”记录的时代、企业和劳动者,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的“工作要踏实,做人要老实”的家风,更是“诚信为本、务实创新、资源报国、合作

外公曹茂德7次被评为大冶有色劳模,后被评为湖北省劳模。舅舅曹应启(右二)在井下采场检查充填情况。尹夏红在清理陶瓷过滤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