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为何还有“生存空间”? □莫思委
9月17日,浙江省台州市已怀孕37周的陈女士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她遭遇生育高危病症——脐带先露,只有尽快进行剖宫产才能让胎儿脱离危险,但她却拒绝了手术,理由是家里已经挑好良辰吉日,必须等到2天后的9月20日生孩子才吉利。陈女士甚至还签下名字表示一切后果自负。如果拖到“吉日”,孩子肯定保不住了。在医护人员多次劝说之后,产妇终于接受手术,母子平安。(9月22日《钱江晚报》)
近年来像陈女士这样的孕妇及其家属,坚信生孩子必须选择“良辰吉日”有不少,且有相当一部分孕妇及其家属受过高等教育,其思想行为仍受迷信的左右,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笔者认为,在教育日益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的当今社会,迷信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甚至在某个时段和区域还有“暗流涌动”的迹象,主要有两大原因。
首先,科普工作没有达到全覆盖。迷信与科学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迷信的本质是虚假性和欺骗性,科学则表现为客观性和真理性。要破除迷信,必须紧紧依靠科学的原理、知识、技巧、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式,形成不可质疑、压倒性的科学智慧和科学力量,才能揭穿迷信本质,最终战胜迷信。无疑,科普宣传教育是破除迷信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迷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说明这个范围内的科普工作仍有死角,仍有待加强。
其次,一些人对现实缺少应变能力,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公众对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和社交活动的宽松化,诸如急功近利的投机心态,往往使一些人对现实产生“不如意”的情绪,加上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无所适从,无力排解,甚至感到迷惘不安,于是,虚幻的迷信便趁虚而入,在这些人的思想中占据上风,成为他们的“心灵鸡汤”。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医生耐心的宣传开导,陈女士及其家属尚能“迷途知返”,最终选择科学。这也恰恰说明,在科学与迷信的博弈中,科学终究要战胜迷信,这是必然的结果。
新闻推荐
加入体彩大家庭十多年,年过半百的体彩专管员罗长生坚持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前不久的“体彩追梦人”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