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缓解全科医生紧缺还得“对症下药”

陕西工人报 2019-09-09 06:24 大字

日前,深圳市发布《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若干措施》,首次将全科医生列入“紧缺岗位”,在培养制度、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深圳将“开足马力”培养全科医生。(9月5日《深圳晚报》)

曾有在社区医院工作的医生对笔者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一些常见病,不管医院大小其治疗程序都差不多。既然如此,社区医院何以“遇冷”?这与不少人的固有观念有关:还是到大一点的医院保险,名医多,技术好。

显然,根本的问题还是担心由于社区医院的医疗技术不过关而贻误了诊疗。事实上,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紧缺的情况也影响了诊疗效果,使部分病人及其家属产生了不信任感。

建立全科医生体系,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有裨益。按照国际上每万名居民拥有5到6名全科医生的标准计算,我国至少需70万名全科医生,但现实情况是,现在全国目前只有20.9万名注册的全科医生,缺口不可谓不小。

其实,国家层面早有倾斜政策。就职称晋升而言,按照国务院《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的相关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等等。

既如此,全科医生何以紧缺?从业内人士的调查分析看,症结大概集中于两点。一方面,全科医生走上社会,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不能不面临生存压力,收入水平是其职业选择的重要考量。而基层待遇受困于基层财政,若没有政府财政支出上的“专项设计”,全科医生在收入待遇上的“落差感”是明显存在的。

另一方面,医生职业的专业性很强,良好发展空间也必不可少。但在基层,一些全科医生连做手术、写学术论文的机会都很少,如果上面组织的统一培训和业务交流制度不能对全科医生予以适当倾斜,此方面就会成为全科医生发展的“短板”。还有,身在基层的全科医生似乎更需要人文关怀,而不少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对此并未予以足够重视。

显然,要从根本解决全科医生紧缺问题,停留在一般层面上的号召远远不够,需要相关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对症下药”,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使全科医生在工作生活上安心、放心、称心。(姚村社)

新闻推荐

【时代先锋】大山里奏响“放牛班的春天” 记浙江对口帮扶贵州台江民中校长陈立群

他是浙江名牌高中校长,退休后,拖着病体,独身来偏远的贵州大山里义务支教。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一方教育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