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校企合作”只收费不培训,职教不能只是“创收”

新京报 2019-09-09 00:34 大字

议论风生

这起校企合作乱象事件,不只是学校本身出了问题,更是一次监管责任事件,地方相应的监管体系也应更加完善。

“全电脑教育上课、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实习岗位、100%推荐就业”……近日,有学生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反映,说他们在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时,参加了该校与贵州微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校企合作班。然而,他们在向学校正常缴纳学费和向企业缴纳了高额技能实训费后,对方却并没有履行此前的承诺。9月4日至5日,国务院第13督查组就此事进行了实地督查。

除了3500元学费,学生们还缴纳了6200元“技能实训费”。但是,学校教的所谓专业课,“就是教你怎么开网店,开淘宝店”;承诺包分配,结果却只有一个校园招聘会;强调100%推荐就业,涉事公司却并不具备相关资质……一端是高额学费,一端是承诺一再落空,学生和家长的失望可想而知。

近年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明显升温,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幺蛾子”。比如,一些所谓的“校企合作”,就纯粹变成了“校企合谋”,把学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这次事件,则是只收钱却无实质性培训,更无就业服务。在职业教育本身亟须增进社会认同的大背景下,一再出现的职教乱象,不只是伤害具体的学生权益,也是在给职教形象抹黑。

职业教育,虽然不同于一般通识教育,但归根结底还是得尊重教育规律。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技能,更好对接就业市场,这本身没错,也是国家层面强调要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原因。但是,校企合作,中心点依然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不是要为学校和企业“创收”。

目前,督查组已认定,贵阳市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企业开展的合作监管不到位,学校对企业资质核查不到位,在收到学生的投诉后处理不及时,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很明显,这起校企合作乱象事件,不只是学校本身出了问题,也更是一次监管责任事件,地方相应的监管体系也应更加完善,发挥好该有的“把关人”角色,真正为职教发展提供良好的秩序保障。

其实,近几年,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教育系统内部,都对发展职教有了更多的投入和制度优化,但是,那些未有足够约束的“利益合谋”,却可能轻易削弱无数努力所换来的社会对职教的信任和信心。期待借这次国务院督查组的调查,各地能对存在已久的职教乱象有一个深入的清理,让职教不再“不靠谱”。

□任然(媒体人)

新闻推荐

我和老师的悄悄话

我小时候口吃,每次开口前,都要把想说的话在脑海中重复几次,但还是一张口就又遇到了拦路虎,一路磕磕巴巴,脸涨得通红,话还未说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