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书记”次仁欧珠:修出悬崖村致富之路
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城出发前往乃西乡恰杂村,只有60公里的距离,却因为崖之高耸,路之盘旋,需要驱车近两个小时,翻越一座海拔近5000米的山。
这是一条极其考验车技的山路。不仅要在大段大段的崎岖沙土路上向更高的海拔进发,还要数次在几近绝壁的边缘挑战发卡弯。行至最巅之处,车辆仿佛穿云而过。
冲破层层云雾,雪山相见,车辆开始向下行进,恰杂村露出面容。流水潺潺的绿色峡谷之中,风吹麦浪,野花遍山,鸡犬相闻,这座宁静的村庄,宛如桃花源,令人瞬间领悟恰杂被称为“彩虹”的意义,也开始感叹路途崎岖却值得。
“别看这条路险,20多年前,通往我们村的只有一条盘山的羊肠小道,运输只能靠牛马驮运。”穿着呢子外套、头戴毡帽的恰杂村党支部书记次仁欧珠,正在村口的路边等待“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的到来。
他是全村最熟悉这条绝壁山路的人,也是因为他,才有了这条连接着村子与外界的公路。乡亲们的交通工具,从牦牛变成了汽车,与县城之间的距离,也从6小时缩短到了2个小时。
次仁欧珠因此被称为“雅砻愚公”、“凿壁书记”。
这条悬崖上的公路,也是恰杂村摆脱贫困、通往小康的致富之路。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乃西乡恰杂村。 澎湃新闻记者 王国庆 图
没有路的村庄
从村里开车去县城进货时,走在路上,恰杂村二组村民次仁多吉还是会时常回忆起20多年前的场景。
“以前从我们村去外面,只有一条勉强算得上是路的泥巴路,特别危险,而且下雨下雪时还要封路。”那时候想去买东西、卖粮食,次仁多吉都是赶着牛进城,“天刚亮就要出发,到了县城办完事,天都黑了,只能第二天再赶早回村里。”
次仁多吉还记得,一次秋收之后,他赶着牦牛去县城卖粮换货,回来的前一晚下了大雨,第二天再回村时,路上全是泥泞,鞋子陷进去拔不出来,牦牛怎么赶都走不动,磕磕绊绊,终于进了村,天都黑透了,“那天我从头到脚都是泥巴,回来时前面的路都看不见了,现在想想,真的是后怕。”
村民次仁多吉。澎湃新闻记者 柳婧文 图
因为没有路,当时的恰杂村很闭塞,村民们很少外出,种的粮食作物、养的牦牛和山羊、采到的药材土产,只能自给自足;村里商品化程度也低,进货困难,只有一家小卖部,供应的商品种类很少,而且价格很高。
为了满足村民们的日常生活需求,1996年,时任下藏乡党委书记(现任恰杂村党支部书记)的次仁欧珠决定成立小百货部,从山外拉货回来。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同时让村民以市面上的价格买到商品,他在县城采购时都是自己扛着近百斤的货到处询价,每次要来来回回十几趟,直到采购齐全了,才用拖拉机往回运。
但是车行至乃西乡达琼组,就没有可以走车的路了,这时候就只能换成牛马驮上货物,翻过山头,才能回到下藏乡,这段路要走上6个小时,而进一次货的整个行程,需要耗费半个月的时间。
货进回了村里的小百货部,乡亲们都兴高采烈地前来选购,价格比原来的小卖部低了不少,货品种类也多了。但次仁欧珠只是一名聘用干部,当时月收入才400元,原本可以把货物加价销售,却刨除了成本之外一分钱也没有拿,“我是党员,老百姓的便宜一丁点都不能占”。
恰杂村党支部书记次仁欧珠。澎湃新闻记者 柳婧文 图
凿壁修天路
“那时候,村民们的家庭年人均收入才600多元,住的都是土坯房。我们村旁边的山上有很多虫草、雪莲花,就是因为村里人与世隔绝,路不方便,外面来人收购,一根虫草才3元钱,一株雪莲才5毛钱。”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苦,次仁欧珠又心疼又着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村子修一条能走出去的、像样的路。
“村子想发展,必须有条路,这也是所有乡亲最渴望的。”2001年,已经成为乃西乡乡长的次仁欧珠,把达琼组到恰杂村没有公路可走的问题层层上报,终于获得了修建公路的批准,县里专门派修路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来村里。
考虑到通往恰杂村的这段路途地势复杂,担心县里来的技术员不熟悉,会有危险,次仁欧珠就先去探查。当时和他共事的尼玛顿珠回忆说,悬崖又高又陡,没有人敢上去,只有次仁欧珠迎难而上,“他腰上绑着一根绳,吊在悬崖上,拿着皮尺,一寸一寸地定点、拉线、勘测,我们在上面拉着绳子,看得心惊肉跳。他也因为修这条路出过三次事故,受了很严重的伤。”
“我要自己先下去看看前面的路况、地形怎么样,觉得安全了,再和技术人员说,这条路可以这样下去规划。”那时候,次仁欧珠心里只想着,既然自己是乡长,是带头人,就不应该害怕,“如果现在让我再去走一遍,我还是会去走”。
由于工程作业只能在夏天开展,而恰杂村又降雨量充沛,修路时经常遇到坍塌,必须在确保安全时开工,所以这条路分成两段修建,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在2002年通车了。
这之后的每一年,但凡遇到雨雪天气,次仁欧珠都会组织村民上山护路,“大家都把修路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只要号召,都会放下家里的活先去修路,每年补修路都得有个五六次,不论雨雪风吹,他们总会踊跃参加。”次仁欧珠说,这条路的修建,也让他感受到了乡亲们对他的充分信任和支持,也更多地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修建好的路。澎湃新闻记者 王国庆 图
悬崖上的致富路
路通了,恰杂村开始变化了。
从村里开车到县城,只需要2小时,全村通水通电,硬化路、石板路覆盖全村,机耕道、牧道、牛羊圈井井有条,时不时就有村民新盖房屋,家用电器、农机具、摩托车、小汽车走进了家家户户……
“大家终于能走出大山了,出去打工的人也多了起来,以前最远只去过县里,现在很多人连拉萨都能去了,眼界开阔多了。”村民次仁多吉出村的步伐也因为这条路的畅通变得更加频密。
他的小卖部刚刚开张——包括他家在内,村里现在已经开起了8家小卖部,日常所需的货品应有尽有。
每隔一段时间,次仁多吉都会开着自己家的小货车去措美县、山南市里进货卖货,一家五口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家庭的年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千元,变成了现在的1万多元。
次仁欧珠说,恰杂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9154.43元,农业、牧业、务工,是村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此时,他的身份也已经从乃西乡乡长变成了恰杂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恰杂村“两委”换届时无人可用,关键时刻,次仁欧珠主动扛起了这个贫穷落后村的发展重担。
官越当越小,他却越来越满足,“未来我们村还准备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让大家吃上旅游饭、生态饭。”
这条凿壁而来的悬崖公路,次仁欧珠还是会每天去看看。“对于外地人来说,这条路很险,抬头见蓝天,低头见流水,鹰在云中飞。但对我们本地人来说,不觉得艰难,因为这条路,我们的致富路才能走得更远。”
他望向远方,几辆车正在山间盘旋驶来。
新闻推荐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外籍军人以受军人身份限制为由,要求被害人在国内帮助其收取装有财产的快递,从而实施诈骗的案件时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