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给孩子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

今日宣州 2019-09-04 00:30 大字

朱婷

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来宿舍搞卫生……如今,这些不会劳动、不愿劳动甚至是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亟待需要社会与家长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孩子缺乏劳动习惯,究其原因,首先是一些家庭劳动观念淡薄,让孩子产生认知偏差。有的家长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就不需要劳动;有的家庭把劳动当成惩罚,向孩子传递“我没犯错误,不用劳动”的观念,让孩子对劳动产生本能回避。其次是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是出于安全考虑,上课时只是老师大略地讲一下,根本就没有实操过程,这样的劳动课程脱离了实践,变成了纯课堂劳动技能讲解。再者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和劳动教育场地的缺乏,也让劳动实践开展陷入困境。故此,从开设常识课程到增加实践基地,从开展公益活动到强调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才被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中。但当前,我国劳动教育边缘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重构劳动教育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笔者建议,纠正青少年劳动观念偏差、改善青少年劳动技能低下的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家长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对于培养一个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精神的重要性,适度的劳动不是成绩的拦路虎,而是成长的助推器,应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适当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学会劳动、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家长也要言传身教,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二是学校应加强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相关经费投入,完善设备和场地配置,所开设的劳动课程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孩子们参与到真正劳动或模拟劳动中去,学到实用的劳动技能;适度邀请一些劳动模范及技术能人到校开展培训实操,让“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劳动思想和劳动文化深入人心。三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等方面对孩子们进行综合评价,让劳动光荣的理念入脑入心,进而让崇尚劳动的价值观从少时养成。

新闻推荐

上海警方侦破长江上海段首起非法采矿案 抓获16名嫌疑人

采砂一晚收入极高成本极低,江砂又有“软黄金”之称,然而代价却是破坏长江航道,影响生态环境。日前,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