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东滩矿运搬工区原来装备陈旧、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事故多发,通过一手抓装备创新,一手抓管理创新,实现了运输效率和安全管理的双提升 “烂摊子”变成了“香饽饽”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9-02 03:45 大字

如今的兖矿集团东滩矿运搬工区是杜绝AB级隐患的红旗区队,成为许多年轻人想挤进来的“香饽饽”工区。

而在两年前,38岁的陈国华接手担任该工区区长时,可算是“临危受命”。当时这里是矿上出名的“烂摊子”:装备陈旧、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事故多发。不服输的陈国华带领工友们结合工区实际,一手抓装备创新,一手抓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了运输效率和安全管理的双提升。

“不能让职工把辛苦挣来的钱都花在看病上”

上任之后,陈国华对运搬工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他认为必须抓住关键点,标本兼治地逐一破解,才能打破僵局。

一次下井跟班的经历让陈国华找到了思路。2017年6月,他在井下查看轨道铺设情况时,和当班职工一起扛钢轨。100多斤的钢轨扛起来走了七八十米,陈国华就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他想到,职工们每班都要把装、卸、扛、抬的动作重复上百遍,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通过了解,陈国华得知20多人的班组里一大半职工都患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大大小小的毛病。“不能让职工把辛苦挣来的钱都花在看病上!”陈国华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改变原始的人工铺轨作业方式,把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当时,行业内并没有自动化的铺轨设备可以引进或者借鉴,运搬工区挑选了几个有经验、懂技术的职工组建创新工作室,专攻自动铺轨机的研发。历时3个多月夜以继日地反复修改完善,第一代遥控自动铺轨机终于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在提升施工速度和降低劳动强度上都效果显著。

职工们的认可让创新团队有了充足的干劲,各有所长的团队成员逐渐固定下来。2018年9月,拥有7名固定成员的陈国华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兖矿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

“不能因为混乱的管理制度让出力干活的职工吃亏”

一直以来,运搬工区工作量大、考核难、收入分配不均,直接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重新制定一套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分配考核机制是当务之急。

“不能因为混乱的管理制度让出力干活的职工吃亏,让投机取巧的人得利。”陈国华说。

创新工作室的成员顶着压力前前后后花了6个月的时间终于研发成功一套新的分配系统。井下840辆矿车在智能调配下“活”了起来,车辆位置、物料数量、各单位使用情况实现电脑手机双端便捷查询,周转速度大幅提升。同时,职工的工作量也变得公开透明,每个人的当班收入情况一目了然,谁也别想“做手脚”。

两年多来,陈国华创新工作室瞄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对区队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点进行大大小小的革新。

为了避免因为漏连车发生斜巷跑车恶性安全事故,他们先后研发三代推车机系统;为了解决轨道铺设时人力砸道钉易伤人的问题,他们设计出风动式砸钉器;为了解决推车机与把钩工摘连钩配合不到位造成的挤手事故,他们研发了井口推车机与摘连钩闭锁装置。

截至目前,创新工作室的研发成果达到36项,其中3项填补了国内专业空白,自动铺轨机、本质安全型提升斜巷、车辆管理信息化与内部市场分配系统均属于行业内的新突破。

“年轻人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当一个个提质增效的创新项目“开花结果”时,运搬工区的名头在矿区渐渐响亮起来。每当听到兄弟单位同事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肯上进、不能吃苦时,陈国华就摆出自己工区的创新团队做例子,说:“只要给平台、给信任,年轻人就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创新工作室成员、运搬工区技术主管尹振宇为了做项目,自费3万多元购买软件学习。在九轴陀螺仪轨道检测仪研发过程中,为了解决检测仪的不读码、乱码问题,他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没有回家。

创新大拿王峰为了研制防漏连推车机,吃住在单位,从创新工作室到试验场地来来回回穿梭,反复试验。

90后胡小宽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计算机和软件知识,在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和内部市场分配两个系统合二为一的关键阶段,他20多个小时盯在电脑前,实时观看系统动态数据,保证系统完美结合。

如今,运搬工区安全有保障、生产更优化、创新有空间、人才有机会、关爱有温度,成为兄弟单位艳羡的模范区队。

新闻推荐

当代知识分子的星象图

□李季“十三年潜心写作,酝酿出一部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超越之作。应物兄!这个似真似假的名字,这个也真诚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