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机依赖症” 嬗变成社会综合征
□舒爱民
不管在大街还是公共交通车上,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人。过度依赖手机,正减少着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日前,中国青年报社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坦言,过度依赖手机让自己与亲人交流的时间变少了,78.9%的受访者因此感到愧疚。
随着科技日益发达,高科技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随身携带的手机似乎成了不可或缺之物。手机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造就了日益庞大的“低头族”,使之成为地铁、公交、广场、教室甚至是办公室等场所的一道“风景”。由此伴生出的一种新的社会流行病——“手机依赖症”,像威力无比的“病毒”一样,大有不断蔓延和扩散之势,从青年学生发展到了成年人,甚至连文化程度较低、新知识较少的老年人也开始“感染”上了。
这种“手机依赖症”带来的社会危害不小,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社会病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健康。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更为糟糕和可怕的是,这些人沉迷手机中却大多与学业无关,往往是“玩游戏”“闲聊”甚至是看低俗暴力小说、影视剧等。许多青少年因整天玩手机,视力严重下降,还因熬夜、失眠而身心疲惫。
二是严重影响公众和社会安全。近几年,因使用手机引发的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江苏南京警方曾经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开车打电话、刷微博、聊微信、操作打车软件等“影响安全行车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49.1%。而有的人因沉迷手机而忽略孩子,造成孩子烫伤、溺水等等。
三是严重影响了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人们习惯于一机在手就旁若无人,不屑于、不愿意或者没时间、没兴趣与人交往,甚至是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了,也都懒得多交流沟通,而是自顾自地低头玩手机。事实上,84.9%的受访者坦言,依赖手机让自己跟亲人交流的时间变少了;89.5%的受访者认为,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阻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如此一来,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亲情越来越淡漠,社会和谐程度和温馨指数岂不每况愈下?
当然,“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和副作用远远不止于这么多,足以引起各方关注和重视。那么,如何治好“手机依赖症”?
笔者认为,应开展必要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懂得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明白沉迷手机的现实危害,自觉克服“手机依赖症”;有关部门、单位和组织要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益智健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将人们的兴趣、爱好从手机转移开来;要结合不同的行业、人群特点,制定相应的手机禁用规定,在确保工作、学习、生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让人们尽量减少手机使用频率和程度,将“手机依赖症”的副作用与危害性降到最低。
新闻推荐
英烈档案吴根生,男,1952年5月生,湖北鄂城人,1968年中学毕业后到上海崇明长征农场务农。1970年调至上海市公安局,成为一名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