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乱象应标本兼治 ■ 吴江海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明年起,保健用品必须在包装上使用黑体字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治疗疾病”,且标注面积不得小于包装物面积的20%。今后,保健食品市场或将告别“包治百病”“灵丹妙药”式浮夸宣传。
保健食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表现在假冒保健食品、夸大保健效果、非法添加化学药物、违法发布广告等方面,其中欺诈和虚假宣传屡禁不止,备受诟病。今年初,相关部门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整治有一时之效,但长效机制必须跟上。业内人士认为,新出台的指南和办法对企业标签标识内容进行规范指导,有利于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自律意识,避免产品的夸大和虚假宣传,正是一种基础性的长效制度安排。但必须认识到,整治保健品乱象不能单单依赖一项办法,更应标本兼治、产管并重、综合施策。
从重点人群发力普及常识。通常,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夸大功能多以提升免疫力、补充微量元素、补钙益智、排毒美颜为幌子,主要消费定位瞄准中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等群体。因此,应多形式、多渠道加大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特别是重点群体提高科学素养,正确认知保健食品的功能作用,树立明白消费、理性消费理念。此次新出台的指南明确保健食品要醒目标注警示语,设置警示区、提高关注度,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对他们来说也是传播和普及保健食品常识。
从关键环节突破加强监管。贯彻落实新出台的指南和办法,一要加强源头监管,全面规范企业标签标识内容和广告宣传,严格执行目录纳入条件、纳入程序和管理方式。二要从关键环节突破,如完善广告审查管理办法,严格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加强生产许可审查、日常监管、监督抽检和体系检查,建立惩罚性赔偿和市场“黑名单”制度;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非法添加、非法销售、制假售假的黑窝点,重拳打击、决不手软,净化保健食品市场。
从行业自律破题规范经营。守护好保健食品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事关消费市场秩序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企业应意识到,整治和规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保健食品市场环境,有利于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浑水摸鱼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规范经营。企业应强化主体责任和自律意识,坚守诚信自律,坚持质量至上,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夸大功效、虚假宣传、不法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共同维护保健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要站在保健食品创新发展的舞台中央,继承传统中医养生理论,充分应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开发新功能新产品,改变目前产品低水平重复的现状,增强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新闻推荐
[英]阿普丽尔·马登编著李诗聪译中国画报出版社本书力邀欧美顶尖科研院校学者及专业科普作家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