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别以“特权思想”挑衅规则

济南日报 2019-08-16 11:14 大字

□郝 倩

“我出了名的飙车!红灯从来都是闯。”

“我每次都走应急通道!”

“我是人大代表,你们无权处置我!”

最近怎么了?豪车女、官大人,你方作罢我登场,竞相挑衅规则。

保时捷女车主PK与她刮蹭的重庆车主,劳斯莱斯女司机PK阻止她停在应急通道的北京妇产医院保安和赶来的民警,人大代表PK调查故意酒后闹市路中央违停的福建霞浦交警。地点不同、情境不同、对象不同、表达不同,但嚣张如出一辙。

凌驾规矩、轻蔑法律,他们怎么就毫不心虚?或许是在他们眼里,约束是给“普通人”的,“不普通”的自己,理所当然不受限制。

他们凭什么不普通?

凭豪车——财富,凭官身——权力。可能是这些人相信,有钱有权=特权,钱和权的“能量”能让规则懂“变通”,法律学“失明”。在冲突中,只要暗示下这种特殊权力,陌生人就要忌惮退让。

所以说,现在搅动舆论场的不是交通违法,而是标签背后的特权。

必须追问,嚣张跋扈、睥睨众生的他们,究竟是特权耍惯了本性难掩,还是拉大旗扯虎皮?这个问题,唯有及时公开透明的调查能回答。

但不管是哪一种,清醒的世界里,都容不得特权的错觉。

毋庸讳言,过去确实有一段时间,权力没有完全被关进制度的笼子,使得一些人有机会沉浸在权力的染缸里,产生“钱权=特权”的错觉。但随着法治建设不断进步、正风肃纪的不断深入,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权力入笼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制度规则成为通电的高压线,支撑这种扭曲权力观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

大道一畅、小道难猖,在现代法治社会,平等、公平深入人心,豪车、官身在街头争斗中占不到上风,特权暗示的“狠话”就唬不住人了。

于是,8月12日,重庆警方通报处理结果当天,保时捷女车主道歉,批评自己“狂妄自大、性格火爆,虚荣心强”;

8月14日,视频被传播当晚,劳斯莱斯女司机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车是找朋友借的,“为受到这件事影响的保安、警察等人员道歉”“以后再也不会了”;

8月15日,新闻上网的那个上午,霞浦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审议,这名叫嚣“无权处置”的人大代表被处停止执行代表职务。不再是人大代表的这位“大人”此时应该酒醒了,梦也醒了。

新闻推荐

“杀猪盘”引关注 “灭硕鼠”需联手 【消费警示】当心!网络诈骗“盯”上大平台

刘峣坑蒙拐骗的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害”和“过街老鼠”。近年来,从政府部门到相关企业频频出招,强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