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剧情够真细节创新 是一堂中国家庭的教育公开课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已成为现象剧:豆瓣评分8.0,收视和口碑在同时段领先,其真实的剧情和创新的细节戳中观众痛点,引发社会热议与反思,“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抄袭了我的高中生活”等好评涌现。更核心的是,该剧从高考的小切口入手,尝试为纾解中国家庭普遍焦虑提供思考价值,为父母和孩子的代际沟通和双向成长找到解决途径。
细节创新:
代际关系刻画跳脱刻板印象
高考是中国普通家庭的关键战役,但两辈人的沟通不能忽视,只有互相尊重,代与代之间才能求同存异,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就此而言,《小欢喜》对三个家庭有不同以往的细腻刻画,尤其是对乔家这条线的创新描绘,让整部戏跳出了观众的刻板印象。
《都挺好》中,母亲因为重男轻女而伤害了女儿;《少年派》中,母亲管制、女儿叛逆,最后和解大团圆。《小欢喜》中的母女关系更加微妙。母亲宋倩控制欲超强,女儿乔英子必然压力重重,看着母亲为了自己的付出和牺牲,英子不敢要求对方不要把意志强加到自己头上;母亲也清楚一直在压制女儿的航天梦,却因为高考而无法满足对方的心愿。
尽管两人小冲突不断,但那些在摩擦之后又彼此靠近的小细节看得人潸然泪下。女儿一句“您辛苦了”,让母亲内心暗生波澜;相约一起看电影,母亲发现女儿早已看过,明明是为对方着想,却愤怒离席;深夜,母亲率先服软,为女儿端来一碗汤;早晨,女儿为母亲做好一顿早饭。她们其实是在为彼此吃苦和心疼。“可怜天下父母心”,正是因为独自一人抚养孩子,她才特别希望女儿成才,所有的离异妈妈都同宋倩一样,已经给予了孩子最好的,我们无法指责任何一个人。
不只是农村,大城市里也有“留守儿童”。季胜利和刘静为了工作到各个城市奔波,无暇照顾儿子,到了高三才成为“空降父母”,少年季扬扬因缺爱而叛逆,并拒绝与父母沟通。他们想要解决亲情不亲密的困境,但相处中的闪光令人感动,赋予我们无尽的希望。在母亲搬家时,儿子会突然出现在身后搬箱子;在高考誓师大会不欢而散后,一家三口依然能围成一圈,站在出租房的院子里,一起放飞气球,感受彼此最贴近的距离;昨夜父子发生争吵,儿子在清晨的上学途中故意折返,以拿水杯的名义,接过父母递过的爱心早餐,脸上浮现出腼腆的笑。
在当下的市场中,保持克制、不过度追求戏剧化的表达难能可贵。我们真实的亲情关系往往如此:常常相互取悦、希望保持疏离、偶尔小心翼翼。由此,《小欢喜》试图解答的问题是:父母和孩子在碰撞之后怎样融合?如何实现双向成长?大家在看戏之余得以反观自己的生活,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表演生动:
中年演员没有困境
有真实接地气的剧本为基础,现实主义题材想获得观众强大共鸣,还要有流畅如水、生动自然的表演作支撑。《小欢喜》是黄磊与导演汪俊在创作理念上的又一次完美诠释,两人在此前数部作品中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和默契,在《小欢喜》中得到爆发。汪俊表示:“创作没有诀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最大化地展现真实,比如进屋换拖鞋这个细节。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忠实自己对现实的感受,不要总是居高临下,总想引领一些什么!”
黄磊对方圆这个人物的把握张弛有度,鱼尾纹和小肚腩增添了亲切感和真实感,与沙溢组成的“极挑”兄弟,每次聚首都能承包网友的“笑点”。在《小别离》之后,他和海清的“师徒档”更臻化境,对夫妻关系的处理让人十分舒服;海清则演活了“我妈本妈”。
宋倩这个角色有争议:母爱了不起,也令屏幕内外的下一代感到恐怖。不过,角色在陶虹的演绎下具有丰沛的生活质感,并赢得了同情分。以《地久天长》拿下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咏梅在剧中扮演的母亲温润隐忍,让人印象深刻;擅长冷血、悬疑角色的王砚辉,扮演的父亲栩栩如生。他们带着一帮元气满满的少年演员,为大家带来笑点和泪点并存的表演。
看到他们的表现,观众就能明白,中年演员虽不是市场追捧的宠儿,但他们的价值不可替代,也不应该遭遇职业生涯的困境。
剧情够真:
人物原型是中大老师
教育题材自带话题,天生受关注,但《小欢喜》能持续赢得观众认可,是凭借足够写实的剧情。据悉,该剧本创作历时三年,诸多人物都有现实原型,经得起观众考验。乔英子执着于天文爱好,原型就是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胡一鸣。
剧中,严母慈父、离异父母、空降父母等三组家庭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高考费心劳力。他们认为,考上好大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不管子女成绩好坏,自身焦虑都在不断膨胀。孩子在对父母期望和自由选择的平衡中无所适从。比如方一凡喜欢玩柯南游戏、收集漫威手办,乔英子是重度的天文爱好者,季扬扬梦想成为韩寒那样的顶级赛车手,可家长觉得这些嗜好会影响孩子学习。
乔英子一家:
网友惊叹“仿佛就是在演我妈”
课本卷子堆积如山的教室、高三誓师大会、暑假补习班、学习营养品等场景能让年轻人瞬间回到自己紧张的高三生活。在“备战”过程中,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句句带刺,就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令观众有切身感受。
女儿乔英子是一个学霸,却在单身母亲宋倩的高压之下喘不过气,她对女儿说:“你要是连高考都考不好,哪儿还有什么人生?”“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们俩的人生理想应该是一样的呀!”童文洁则对儿子说:“我们做的这些是为什么,我们不是为我们自己,我们就是为了你。”
对于颇具现实意味的台词,有网友表示,“我妈也跟我说过同样的话,我多听一句都会窒息”。另有人表示理解:“这就是生活的现状,过来人的经验不能不听,为高考搏一把,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不会留遗憾,如果你有自己的路,就不顾一切地去闯吧”。据《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帝恩通讯员邵秋童为预防电动车自燃事故的发生,日前,翰林街社区网格站开展了专项排查活动。此次排查的重点是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