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新教育“生命叙事”演讲稿节选

兰州日报 2019-08-08 03:25 大字

□教师邱佳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让我最为触动的理念。朱永新先生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对于学生,辉煌的今天固然重要,灿烂的明天更为关键。那么我到底应该教些什么东西给学生?我要怎么去教?这是我今天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短短十二个字,是孔子一生教育、学术思想的总结,是他立己立人的写照。

志于道:把自己的学生塑造成自己崇拜的人

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把自己的学生塑造成自己崇拜的人,这不正与新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吗?

古之圣贤,可为令人崇拜,当我和学生谈及圣贤之志时,我说“难道没有人想成为一个圣贤吗?”“这怎么可能?”“老师,你不要开玩笑了。”

可是我并没有开玩笑啊!因为一个15岁的少年,立志成为圣贤的事迹,就真实存在啊!当少年第一次对着父亲坚定地说出“我要成为圣贤”时,他收到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可是这个少年并未放弃,而是穷极一生为其奋斗,终将“心学”发扬光大,成为了与孔子、孟子、朱子并列的圣贤之一——他就是王阳明。我是不是真的要打造一个“圣贤”,非也。我只是希望,当我们在谈志向的时候,能不能不让学生仅看到志向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志向后面应有的道德价值。“以天下为己任”是这个时代孩子的价值观中所或缺的。和平年代,如何让他们有胸怀天下的高远志向?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正是我想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明朝那些事儿》。灿烂的历史星河中,那些有着不平凡经历的平凡人,更能让孩子们看到拥有高远的志向,让他们成为自己崇拜的人,让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一种人。

据于德:找准做事的依据

据于德,即是要以道德为根据。如果说“志于道”是望向远处的眼光,那么“据于德”就是人生奋斗的底线。教育不仅是为了给孩子们诗和远方,更应该让他们着眼于现实,从当下出发,有底线地奔向远方。朱永新先生认为:“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除了需要传递语文知识之外,我们还肩负着德育工作。选入教材的文章往往有很多大道理需要传递给学生,学生对这些大道理本能的抵触,所以教学效果往往不会很好。怎么办?围绕着诗歌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先自己创作诗歌,然后再举行诗歌朗诵会。朗诵会上孩子们既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读给大家,也可以直接朗诵自己写的诗歌。起初孩子们很害羞,不敢读自己的作品,可是当他们真的把自己的作品读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诗歌是可以如此的美。歌以咏志,志中藏德,诗歌中细腻的情感,炽热的表达何尝不是他们的真情诉说?

议论文单元的学习显得很枯燥,孩子们总觉得这样的文章里怎么全是道理,对议论文的学习也就提不起任何兴趣。理,不辩不清,德,不说不明。那就开一次辩论会吧!主题就是“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长”。一周的准备时间,当我在会场中看见孩子们做的精心准备,这绝对胜过我的滔滔不绝。孩子们在结束后,大谈自己的感受,那种兴奋与紧张,那种愉悦与满足,是我讲再多也换不回来的。我想当他们面对人生的逆境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有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这何尝不是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不是道听途说,是真实的触碰,道德的底线在孩子们心中不断提高。

依于仁:理顺待人的态度

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作为副班主任,我的职责就是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深知作为班主任的不易。来到新的学校,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让孩子们能更好地接受我,我只能多进班,多聊天。当我放下身段和他们交心的时候,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尊重。这也就是新教育理念中的“理想的德育”,我们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

比起学生对新老师的好奇,家长的关心也少不了。这不刚上任没几天,就接到了家长的问候与请托。

“……不知道,您有没有认下XX?他的表现怎么样?”好巧不巧,这个孩子坐在第一排,我的眼皮底下,还异常活跃,想不认识都难。“知道的。孩子很聪明,上课挺活跃的。就是感觉比较浮躁,听课的效率不太好。”“老师您说得对!他就是这样的。我和他爸爸对他有很高的期望,可是他叛逆的厉害,经常和我们对着干。作业不让我们检查,一说他,他就和我们吵架。我也是很无奈,还请您多多关注他。”原来还是个“青春期”,我赶忙安抚家长,承诺我会多关注这个孩子。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觉得这个开朗乐观的孩子没有妈妈说的那么夸张。所以我俩深谈的机会始终没有来到。直到有天他没有交作业,我俩才有了正面交谈的机会。从作业问题入手,询问不交作业的理由。他无所谓的表情触痛了我的神经,看来他和父母之间的矛盾真的很深。我让他搬了凳子坐在我的旁边,从他坐下的那一刻,我俩敌对的状态立马得以缓解。我说从他刚才的反应里,我看出了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他不敢看我的眼睛,只是低头抠手指。我继续问他,是和爸爸妈妈因为学习吵架了?他们给你的压力太大了?他继续沉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这个话题。我俩之间的沉寂,被他的叹气打断了。

他开始讲他的烦恼,他每天有上不完的课,还有听不完的唠叨。爸妈严控零花钱,他只好想方设法挣零花钱,总之是他想做的,父母都反对。所以他就用他的青春期,做要挟的筹码,一再地对父母的安排做出强烈的反应。那些成年人以为的无理取闹,在孩子这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只看到了孩子激烈的情绪,却忽视了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我毅然决然地站在了孩子的这边,是父母的焦虑情绪恶化了亲子关系。可是该怎么劝解孩子,我想了良久。

“和你的父母把对立情绪放在对面,你和父母站在一起,一起去解决造成你们对立的问题。你们不应该是对立的,真正和你们对立的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才可能缓解这紧张的关系。你现在的学习状态,是你在报复父母,你用自己的未来,惩罚你的父母,让他们难过,可到头来最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因为能对你未来负责的人只有你。”言尽于此,我没有再多讲什么。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想,只有想明白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次谈话,在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的桥梁。后来,但凡有困难,他就来找我,我们一起商量,共同解决。当听到他和父母关系有了改观的时候,顿时觉得新教育所提倡的“理想的德育”并不是空中楼阁,很多时候它的基石就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

游于艺:寻求内心的丰盈

“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游是遨游之意。“游于艺”可以回归到“至于道”,因为知识与艺术的目的,正在于探寻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一种精神生活,培养的是一种人文素养。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讲过:“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在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走出迷宫;历史让你知道,没有一种现象是孤立存在的。”一切一切精神生活,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四四方方的教室圈住了一颗颗想要放飞的心灵,窗外的鸟叫声比老师的讲课要动听;窗外嘈杂的人声,比老师的讲课要有趣;就连窗外的风吹叶落,也比老师的讲课更有吸引力。孩子们总是轻而易举地被窗外的事情所吸引,因为那是生命、那是生活,它们比课本的知识更加鲜活、更有魅力。聆听窗外的声音,丰盈我们的内心,收获的是“美”的教育。

生活总是要被一些细小的心思装点起来,方能显出其可贵。枯燥乏味的业务笔记上,添上点图案和色彩;艰涩难懂的知识中,来点漫画和故事;深恶痛绝的作业里,加上点乐趣和游戏。本来这些令人生厌的事情,有了一点别样的心意,顿时变得可爱。我爱生活,生活才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学生只有学会热爱生活,他们的生活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才能用饱满的激情热爱生命!

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才能用宁静的内心享受生命!

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才能用蓬勃的朝气激扬生命!

在新教育的学习之路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值得我们崇拜的人?怎样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怎样让他们成为一个内心丰盈的人,都是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要竭力探寻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闻推荐

乔家大院“闭门整改”,要“触及灵魂”才能焕然一新

诗与远方乔家大院要“重塑景区形象”,显然不能停留于调整价格、改善设施、关掉摊位等表层问题。此番“痛定思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