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夏日,必须科学“防溺水” 溺水防护5要点

皖北晨刊 2019-07-29 17:10 大字

1、不在无安全设施的水域玩耍

孩子在无安全设施的水域玩耍、打闹,容易不经意间造成伙伴或自身滑入水中,安全系数极低。因而在这样的水边停留,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可为了娱乐,而失掉自我保护的意识。

2、不私自外出游泳

不能擅自一人出去游泳,需要在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进行游泳,以便相互照顾。

3、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要选择良好的游泳场所,要对游泳的环境,如该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水域的深浅等情况有清楚了解。

4、下水前做好准备活动

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下水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舒展开筋骨。最好提前让身体适应水温,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5、不盲目自信自己的水性

不要逞能,为了挑战自己或向同伴炫耀就贸然跳水和潜泳。游泳时也不要与同伴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看似发呆可能已经发生溺水

据了解,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

如何辨别溺水者?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此外,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溺水者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拨打120同时采取心肺复苏术。在加强预防的同时,我们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发现溺水者,在有能力施救的情况下,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如果溺水者已昏迷,无呼吸有脉搏,应先抬起其下巴,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后,保持侧卧位,等待120救援人员。如果溺水者已昏迷,无法唤醒,无脉搏且无呼吸,要即刻清理口鼻异物,抬起下巴,打开气道,立即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交替的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在120来临前,千万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可用倒挂控水法施救,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拖延救治。对有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现场采取心肺复苏术,包括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内异物如泥沙、水草等、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且在现场抢救同时应第一时间联系120急救人员。

三大施救误区要注意

很多时候溺水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挽救生命的黄金时机。因此,这些溺水误区一定要了解。

误区一

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事实上,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孩子在溺水时,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呛水,第二个过程才是溺水。

呛水过程中,孩子会扑腾,会在水里起伏。这个过程很短暂,但并非没有,别人会误以为孩子把头埋在水中潜伏玩水,但其实已经处于溺水状态,应迅速把孩子救上来。

呛水过程后,孩子慢慢下沉,肺部进了一些水。这个时候,呼吸系统会控制人体。孩子会拼命仰着头,把头伸出水面外,以求能呼吸到氧气,孩子进入“无声溺水”阶段。

因此,当你看到有的孩子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应尽快确认孩子是否已溺水,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误区二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

其实从近年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溺水的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水下世界的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些区域游泳,可能会被水草缠住脚、被碎石划破脚、被淤泥陷住……从而无法逃脱,发生意外。

此外,游泳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如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导致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误区三

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救人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那么,如何“见义勇为”,并且要“见义智为”呢?佛山蓝天救援队队长万雯辉指出,水上抢救有三要素:一是团队优于个人,若发现溺水情况时,最好不要独自实施救援;二是器具优于徒手,施救时尽量寻找救生圈、鱼竿、绳索等工具协助救援;三是岸上优于下水,能在岸上实施救援的,就不要下水。

所以,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援方法。

赵天雅李玉萍刘烨

新闻推荐

酷夏凉水冲澡会危及生命

炎热夏天,很多人怎么凉爽怎么来,但要警惕:有些“凉爽”要不得!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