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梦中,请再唤我一声小名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7-26 05:34 大字

□黎均平

聚会或应酬免不了相互介绍,这几年我就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有人提及这是“黎某某”,或者自己提起“我是黎某某”时,对方出于礼貌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一般会说,哎呀,幸会幸会,久仰大名哦。我一般会回道,哪里哪里,大名不敢当,小名不好意思告诉你。此时,若有熟知内情的“好事者”或者儿时玩伴在旁,立马会“添盐加醋”:他的小名我晓得,叫“八娃”。一阵哈哈大笑,一下子把气氛活跃了起来。

小名,是指人在小儿时期所用的名字。一般都是由父母或亲戚为孩子起的乳名,一些地方叫作小名。据载,我国秦汉时期就有了“小名”的类称。小名一般只在家庭和亲朋好友之间使用。但“小名”却是我们“尊姓大名”的前身。因为,自秦汉以后,我国士族阶层便开始“讳小名”,认为不雅,有贻笑大方的嫌疑,故另立了“正名”,以供社交场合使用。取小名,表达的是父母或亲戚对孩子的爱。

小名之于我,已渐行渐远,目前鲜被提及。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特别是视野的拓展和修养的深化,现在忆起小名,会有一身的轻松和一种少有的美好。疏寂久了,有时甚至渴望着被年老的尊长再次唤起,或当面,或梦中。

然而,在35年前,因小名引发的一幕往事至今让我“心惊肉跳”。

“八娃——”正上着课,教学大楼过道上响起了熟悉的高声呼唤。我心一紧,脸一红,倏地从教室里的座位上站起,快速跑向讲台,向老师轻声耳语:“我父亲来了,请个假!”老师点了点头,我像老鼠寻找地缝一样迅速逃离教室。身后,传来一阵哄堂大笑……

过道上,父亲驼着背,躬着腰,背着一个小背篓,满头满脸大汗,看着我从教室里跑出来,满是慈祥和欣慰。我爱怨交织,对父亲说,啷闷喊小名嘛,好羞人,我们赶快走!我完全被刚才那一声属于个人“机密”的小名打蒙了,一点没在意父亲当时的感受。

那一年,父亲59岁。那一天,父亲是来送钱的。

父亲卖掉了家里的一头青猪(注:半大猪),到城里来还钱给我的表姐,并顺便来学校看我,给点零花钱。父亲是文盲,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那一年,学校要收书费和服装费,开学报名时我没有带,家里也没有准备。憋急了,我鼓起十二分的勇气,找到在城里住家的表姐,借了45块钱。但借钱总是要还的。消息捎回家,父亲准备了两个月,我也一直在等待。没想到,父亲竟以这种方式出现。

父亲更加苍老了,黝黑的脸上新添了不少皱纹,满身浓烈的叶子烟味,夹杂着熟悉的汗味,咳嗽不断加密加重,时不时吐出一口浓痰……父亲干活劳累,长期喝廉价劣质酒,抽劲大的叶子烟,农闲时还打簸箕卖。赶东场奔西场,做小生意,卖广柑、米粉、烟叶、蔬菜、菜秧等本地物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正因为这些,年轻时曾在重庆闯荡过生活的父亲,进入中老年后很少再出远门,到县城都屈指可数。但父亲还是来了,在我希望他来又害怕他来的情况下,就这样出现在我面前。我心想,这哪里是在送钱?简直让我丢了一个大丑。

我纳闷:目不识丁的父亲怎么这样“精准”地找到了我的教室?我更纳闷:父亲明明知道我的“大名”,为何在大庭广众之下唤我“小名”?当时,我没有心情问;事后,因为耿耿于怀,我也没有再细问,连在家人和亲友中都很少说起。我怕影响父亲的形象,也怕影响自己的形象,更怕别人看轻了我们。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而我呢?当时和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领情和深悟。如今,父亲已逝去21年。父亲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却留下了这些让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我终于醒悟甚至是悔悟:父亲是博爱的,而我曾经是“小我”的,是自我的。我欠父亲一个迟到的道歉和表白:父亲,请原谅,你爱我,我也爱你!

特殊的日子,早为人父的我,于动车上噙着热泪,在手机上奋笔疾书,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想你念你告慰你!

如今,双亲皆逝,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切肤地体会到有一种幸福叫“父怜母惜呼小名”。父亲,今夜在梦中,请再唤我一声小名!

新闻推荐

吃起来相当不错

壹粉“dhl7392”:没地方买,总不能开车去南山买。壹粉“那个骑着轮箱来的蜜儿”:南山桃挺好吃的啊!外地不吃,咱本地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