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七夕
敦化路街道张广荣
早晨出去晨练,耳畔忽然传来“秋风起,雨凄凄。落花满地,又是一年七月七。长相思,难相聚。泪眼迷离,终盼到七月初七……”的《七夕雨》。歌声委婉动听,扣人心弦,这忽然让我想起童年的七夕。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甚至被国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我童年最为难忘的节日。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在乡下人们对于传统的七夕还是十分重视的。这一天,人们往往举行供奉“磨喝乐”、穿针乞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妇女洗发、染指甲、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有趣的传统习俗活动。
至今,我还清晰记得:那年,天刚蒙蒙亮,奶奶就把我从被窝里拉起来,拿着一把大剪刀,在我的手指上一边比量着,一边还念念有词地念叨:“七七剪手,长大巧手。”之后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让我磕头,祈求自己有织女星那样灵巧的双手。多年后,我才知道这就是传统祈求织女星的习俗。
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奶奶就带着我和哥哥到村外的小山上去采柏叶、桃枝,树的液浆来为我们染指甲和煎汤沐发。夕阳西下时,三三两两的人们赶着牛儿羊儿回家了。此时,奶奶就让哥哥把采摘的野花挂在牛角上,“贺牛生日”为“为牛庆生”。奶奶还笑呵呵地给我们讲,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这老牛的牺牲精神真的太伟大了!
等到夜幕降临,半圆月挂上树梢,村子里就更热闹了。一些人家的院子里,灯火通明。人们围坐在一起对月穿针引线。庙堂里张灯结彩,焚炉里柏香萦绕,案桌上摆满了祭品。前来参拜织女神的,多是年轻女子,她们头戴小花,敬香叩头,默默祈祷。待字闺中的姑娘祈愿嫁个如意郎君,刚过门的媳妇期盼早生贵子,而花季少女,则希望越来越聪慧美丽。
每每此时,爷爷则早早地做好七夕的应节食品——巧果。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听大人们说,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可以在葡萄架下听见牛郎与织女的谈话声。对此,我是非常向往,可惜爷爷奶奶看得紧,总没有机会跑到村外的葡萄园,躲在葡萄架下一探真实。
夜深了,我就躺在庭院的凉榻上,听着爷爷的故事。心中萌生许多牛郎织女星,“鹊桥相会”的美好的境界……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在无忧的童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七夕。虽然我已渐渐长大,然而童年时代所经历的七夕时光,仍然犹如一幅古老的民俗画,定格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王晓伟通讯员于自立报道夏季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期,面对严峻形势,东阁街道秉持“崇尚实干,狠抓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