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治理马路“低头族”需惩防并举

贵港日报 2019-07-22 09:34 大字

张玉胜

主持人语:龙生龙凤生凤,“低头族”的孩子“手机控”。据说这段新编的顺口溜已经被列入众多公考的公共基础知识题库。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低头族”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问题,确实需要采取措施来管一管了。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5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达15.89亿,很多人拥有不止一部手机。在手机服务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的同时,人们也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手机。时刻低头看手机的“低头族”几乎随处可见,甚至一些人开车、骑车、过马路也不忘刷一刷手机。

“低头族”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把这种“低头”状态延续到车水马龙的交通出行时段,其危害更是不堪设想。

一边走路、一边低头看手机的短短数秒,就能在瞬间引发一起交通事故。尤其是正处于骑车或开车状态时,事故灾难的机率更会大幅提升。有数据表明,司机边开车边发短信时,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而打电话是2.8倍。开车玩手机已被列为继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之后诱发机动车交通事故的第三大原因,占比高达10.56%。

鉴于“低头族”群体的庞大和出行看手机已成部分国民习惯的现实,治理马路“低头族”也需从改变不良习惯、认知“低头族”危害及惩戒出行看手机行为的多个层面入手,实施惩防结合、软硬兼施、多策并举、标本同治的治理方式。

抛开马路“低头族”不讲,由长期低头所造成的颈椎病、身体植物性症状、脑供血不足、头昏眼花、四肢无力等症状,也是值得警惕的潜在危害。发短信、玩手机、长时间凝视书籍导致的驼背更会缩短人类的寿命。而在出行状态下低头“玩手机”直接酿成的交通事故更是不胜枚举、随处可见。所谓“防”,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或技术防范的手段,让人们远离“手机控”、告别“低头族”,养成抬头看路、安全出行的文明习惯。

马路“低头族”实际上是“手机依赖症”在交通领域的表现。治理马路“低头族”,就当首先从矫正“低头族”的习惯入手。要综合运用科普宣传、危害析解、数据对比、案例警示、舆论引领等宣教手段,向“低头看手机”这一新陋习宣战。尤其要着力消除“低头看手机不会出什么大事”、交通事故都怪别人不小心、出行看手机可“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等侥幸心理和认知误区。

同时,可尝试以技术手段防范马路“低头族”。比如,采用地面式的“人行红绿灯”设置,转移“低头族”看手机的视线;创新手机APP技术,自动锁住机主在走路时使用手机的屏幕显示,让手机只在“不移动”的状态下才能解锁使用,等等。

所谓“惩”,就是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马路“低头族”纳入依法惩戒轨道。比如,以立法方式明确在出行状态下看手机的违法属性,清晰界定马路“低头族”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承担、惩戒标准等。只有拿出如酒驾治理般的劲头,提升惩处力度,抬高违法成本,才有望促成“走路不看手机、看手机不走路”的出行习惯。

新闻推荐

河套好声音 唱出好生活

本报讯7月16日,“河套好声音”海选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在河套街道西河套社区举办,现场吸引了大量社区居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