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欣案应唤醒更多留守儿童的父母
本报评论员朱文龙
“淳安失联女童案”有了最新的进展。7月14日,浙江省警方发布通报称,7月13日,疑似被害女童遗体被发现并打捞上岸。经刑侦技术鉴定,确认系女童章子欣,警方初步排除女童为失足落水。
可怜的章子欣离开了人世,但她留给我们的悲痛及反思远未结束。根据报道,章子欣的父亲常年外出务工,母亲则是多年不见。小女孩平常由爷爷奶奶抚养。而根据章子欣母亲的回忆,母女俩最后一次通电话,距今也已经超过了3年。可以说,章子欣是一名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
看似安全无虞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太多隐患。这之中,留守儿童又是极易受到伤害的主要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多由隔代的祖辈看管。但隔代的祖辈在和孩子的情感沟通上、看护的精细程度上毕竟不如亲生父母,加之老人精力有限,且安全意识较差,稍有疏忽,孩子就会处于看护的真空地带,危险一旦降临,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像章子欣,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无法享受到父母的教育与及时的帮助,当两个租客对其亲人般地呵护备至并带其四处游玩时,小女孩自然是无比喜悦,戒心全无。章子欣父母的“生而不养”,正是这出惨剧发生的重要诱因。试想,若是有父母在身边,孩子恐怕是难以被外人轻易带走的。
这桩恶性案件,背后所凸显的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令人深思。特别是,如今乡村“熟人社会”已经被打破,许多外来人员涌入乡村,与此同时,一些老人因为缺乏与陌生人接触、交际的经验,他们对于外来者往往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追根溯源,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这些儿童的父母。现在有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把孩子当“累赘”,认为家中反正有老人帮忙,就在外边“放飞自我”,对家里不闻不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留守儿童变相沦为了“事实孤儿”,极易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健康成长。
对待这些“只生不养”的父母,法律法规上并不缺少规制措施。如近日民政部等12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存在恶意弃养情形或者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保障资金、物资和服务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失信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防止章子欣悲剧重演,法律法规惩戒固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唤醒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心。这就要求父母在家庭发展中优先考虑儿童利益。外出务工人员要留一方在家照料,实在迫不得已,双方都需要外出打工,也要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相关部门必须做好配合,如鼓励城市公办中小学尽可能接纳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为他们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此外,部分地方正在进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的政策引导,也有助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共同生活。
虽然“淳安失联女童案”是一桩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的案件,但其背后暴露的留守儿童的安全防护问题,值得所有留守儿童的父母深思。
新闻推荐
杭州“7.30”道路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 被告被判有期徒刑6年
新华社杭州7月15日电(记者吴帅帅)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15日对杭州“7·30”道路交通肇事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被告人陈某因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