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脆弱比一捏就碎的水泥更可怕
近期,河南鹿邑县一所农村学校正在修建学生宿舍时,发现买到了25吨问题水泥。“凝固”的水泥块,单手就能捏碎。“幸亏这些‘假水泥’被发现得早,如果学生入住出了事才发现就完了。”该校校长对此感到后怕。(见7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水泥质量对建筑安全至关重要。生产或使用假水泥,无异于草菅人命。触目惊心的“楼脆脆”“楼倒倒”等建筑事故多次警示我们,房屋质量无比重要,而这又和水泥、钢筋等建材的质量紧密相关。那些“凝固”的水泥块,单手就能捏碎,广大孩子的安全如何保障?
让人愤懑的是,在问题水泥面前,厂家竟然在自我检测后声称“合格”。然而,当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却显示,该校所使用水泥样品的多项指标仅为国标的一半,甚至达不到三分之一,结论为“不合格”,狠狠地扇了厂家一耳光。
这样的问题水泥横行建筑市场,会潜伏多少如定时炸弹般的隐患?会酿成多少屋倒楼塌、人员伤亡的祸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生产厂家具有有效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商标注册证,而并不是不具生产资质的制假窝点采取见不得光的方式进行生产销售和流通。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正规厂家生产出一捏就碎的问题水泥,难道只有自家的出厂检验?监管方面有无抽检?如何通过检测的?如何在市场上实现流通的?
在水泥质量检测等重要领域,政府“有形之手”应当更加有力。毕竟,安全生产,质量为本。就此事而言,事发已久,生产厂家属地监管部门的“眼盲”、使用地监管部门的淡定,令人无语。某种程度上说,监管脆弱比问题水泥更可怕、更具灾难性。
对于产品质量安全,我们显然不能只寄希望于生产者充满人性和道德的光辉,对于发现产品问题,也不能仅依赖施工者和使用者的细心。眼下,问题水泥事件已经摆在台面上,相关部门已经到了不得不作为的时刻,不仅要对生产商、经销商亮剑,还应着力调查同批次问题水泥的流向和用途,更要在监管上、制度上查漏补缺,让硬规矩、强监管挺在前面,不给问题产品任何流向市场的可能。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郑钦泽报道随着暑期开始,天气转热,为预防并杜绝溺水事故发生。7月8日上午,东陈社区网格员和社区委员组织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