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从业黑名单,信息共享是关键
■观察家
确立托育行业从业黑名单,不妨考虑利用现有征信系统或是与其他相近行业,共建犯罪案件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
长期以来,托育机构缺乏统一政策标准、机构开办无明确规范、托育服务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起草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托育机构的场所、设施、人员数量及从业资质等方面作出规定,并提出建立从业黑名单,禁止有虐待、伤害婴幼儿记录的机构和个人从事托育服务。
托育机构相对中小学、幼儿园而言,目前仍处于管理模糊地带。但是,社会需求在不断壮大,且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未来还将形成一个更大的市场。如何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同时又确保有效管理,不再出现像携程亲子园虐童案那样的乱象,都亟待从制度层面给出明确答案。两份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相关文件,就是对此作出的回应。
其中一大亮点是提出了建立从业黑名单,禁止有虐待、伤害婴幼儿记录的机构和个人从事托育服务。无论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虐童行为,还是落实“儿童优先”原则,此一做法都很有必要。
事实上,今年初最高检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把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查询,设置为教师资格申请和教职工招聘的前置程序,促进预防性侵害制度落实。将此一从业限制扩大到托育领域,并从性侵害扩展到虐待、伤害婴幼儿行为,有利于确保相关防范不留死角,避免有不良记录的从业者以职业流动的方式来躲避从业限制。
不过,对托育等特殊行业设立从业限制,已有充分的社会共识,关键是标准如何确定,具体操作如何做实。如虐待、伤害婴幼儿行为到底该如何界定?又该由谁来界定和上报?这些都有必要进一步明确。
特别是在当前专业托育人员缺口巨大,托育资源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如何避免相关事件处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导致黑名单制度遭遇“软抵制”,不仅需要主管部门明确执行标准和主体,也有赖托育机构的配合执行。
基于种种现实,确立托育行业从业黑名单,不妨考虑利用现有征信系统或是与其他相近行业,共建犯罪案件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
首先是可打通与司法系统的犯罪信息共享壁垒。以携程亲子园虐童案为例,多名涉案人员除了被判处刑罚,还有刑满后从业限制。这类人员实际也是预防重点,不仅此类信息应该在行业共享,且黑名单制度的建立和操作,也可参照刑法中的“从业禁止”规定,从标准到执行,都进一步明确化。
其次,可考虑建立多个相近行业的入职信息全国统一查询共享系统。如家政、护理行业,都涉及对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照料,从业资质查询系统完全可以共享,不仅信息库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还可体现从业限制的覆盖面,减少“漏网之鱼”,也增加其威慑力。真正从源头上,尽可能保障让可能的“坏人”都能远离孩子。
婴幼儿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对托育行业设立从业限制是保护儿童应有之义。建立内容丰富的从业信息查询系统,可以从源头上切断伸向儿童的罪恶之手,对这一方式,不妨一试。
□任然(媒体人)
新闻推荐
开放共享 便民利民 全市25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首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厕所和错时开放停车场侧记
本报昨日报道了全市25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免费开放厕所和停车场的消息后,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纷纷为这一便民利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