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温润乡村的“精气神”
张骥
近年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物质上的丰裕相比,乡村文化的振兴还存在传统继承不足,创新发展不够,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乡村文化发展的滞后不仅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更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应有所作为。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原因有其特殊的复杂性。一是城镇化进程加速,原生乡土风貌发生变化,原有的乡土文化受到破坏和遗失。二是生活富足后,群众对文化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原有文化和滞后的配套设施不能满足新变化新要求。三是大量农村人员外出务工,乡村文化缺乏新乡贤的带动。守护好乡村文化已刻不容缓,需要在“乡"字上下功夫,让文化温润乡村的“精气神"。
忆“乡愁",守“精髓"。“乡愁"是乡土文化的精髓,必须开发好、守护好、传承好。科学开发,引进专业团队实施保护式开发,依托自然风光、乡土文化发展生态休闲、心灵之旅、文化游学等产业,尽可能保留古镇古街、古树名木、祠堂大院等建筑,留住乡村文化的“形与魂"。注重保护,加大对老艺人、传统技艺的保护,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争取保护资金,加强技艺培训,让乡村文化多一点“时光的味道"。传承理念。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原有伦理规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立好新时代“新乡规",让人们回归“精神的原乡"。
树“乡贤",带“风气"。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必须紧紧抓住乡贤这一群体。实施“凤还巢"工程,积极寻乡贤、评乡贤、用乡贤,将关心家乡的成功人士、德高望重的退休还乡人员、创新创业的大学生等吸引回来,凝聚起来,让他们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力军。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作用,垂范乡里。鼓励乡贤参与基层治理,通过参加红白理事会、矛盾评议会等方式,引导农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乐“乡民",焕“神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需以民之乐为乐,做好文化服务。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突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习所、农民学校、文化广场等平台建设,把文化设施送到农民“家门口"。统筹城乡文化服务,大力开展送戏下乡、乡村大舞台、农民春晚等特色品牌活动,让文化服务成为农民的“家常菜"。加强文艺创作,文艺工作者要把视野更多聚焦农村,创作一批反映农村生活的歌曲、小品、戏曲,为农村抒情,为农民抒怀。
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是新时代做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让我们携起手来,忆好“乡愁",树好“乡贤",服务好“乡民",乡村文化一定换发新的生命和活力,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必将早日实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金敏通讯员黄宜明)日前,海城公安分局建设派出所民警快速出警,将一名在公共厕所用手机偷拍女性隐私的男子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