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7天10场145个作品 群文新人新作展集中展示成果

澎湃新闻 2019-07-08 11:14 大字

一年一度的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是集中展示上海群众文艺创作成果的平台,也是对接国家“群星奖”的重要群文创作机制。7月1日至7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了10场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活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艺术门类145个群文原创作品参加了展演。评委们普遍认为,本次展评展演从参演的节目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群文创作队伍和创作水平稳步、持续发展的势头。

当前热点和现实题材受到关注

“上海刚刚承办完十二艺节,本以为紧接着举行的新人新作会受到影响,没想到各方积极性都很高,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不比往年少或差。” 市群艺馆创作部主任王晓宁认为,这体现了上海群文创作水平的稳定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樱也表示,考虑到十二艺节刚过,本来想把新人新作展推迟到今年10月,但基层创作单位却都希望尽快举办,因为上海每年一度的新人新作展已形成惯性,去年10月、11月基层创作单位就已经选出了参加今年新人新作展的作品,现在已经进入打磨阶段,如果推迟到10月,反而会和明年的作品创作起冲突,这是萧烨樱没想到的,“充分说明良性的机制对群文作品的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今年的新人新作展上,很多当前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被群文创作者以各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群舞《冲上云霄》展示以国产大飞机试飞员的视角展现国人翱翔蓝天的中国梦;群舞《再和“你”合张影》向为和平而牺牲的维和部队战士致敬;群舞《超人妈妈》揭示陪读妈妈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问题,群舞《张江男不“难”》探讨张江男的恋爱问题,情景打击乐《办公室的故事》讲述中国芯片的研制故事,小品《手机综合症》讲述帮助孩子们克服手机依赖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小品《他乡·故乡》展示了新上海人的生活与情感;小品《垃圾分类狂想曲》通过拟人手法讲述偷倒垃圾的危害;五个接受同一位人器官捐赠的人组成《一个人的球队》,小品感人至深……

群舞《超人妈妈》小品《一个人的球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文创作者们也用贴近百姓生活、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上海70年的风雨历程、社会生活变迁。双人舞《龙华!爱永垂》,歌颂为新中国成立献身理想的革命烈士;群舞《阳光灿烂的日子》以自行车为媒介,再现几代人在时代变迁下的工作生活;群舞《芳华芬芳》让一位少女穿越银幕邂逅同龄抗战女战士,用她们之间的对话触动人心;器乐合奏《时间旅者——外滩》以百年海关钟声为时间轴,呈现上海的时代变迁。

情景打击乐《办公室的故事》中青年创作者成中流砥柱

在4大门类的创作中,舞蹈、音乐、戏剧中青年创作者已逐渐成熟并成为中坚力量。市群艺馆裘思凡、松江文化馆顾风庆等,近些年活跃在群文编舞领域,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

裘思凡本次参评的作品《拔河赋》从唐代著名辞赋中吸取灵感,鼓者鼓声震天,一群男舞者用舞蹈将力与美完美结合,再现了盛唐时期拔河的盛大场面。

“很少见到以这种方式这种题材入舞,观之又觉得可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评委江东说。

音乐类的作品中也是青年人才辈出。长宁的孙彬彬刚刚夺得群星奖,此番又有新作《我的歌声我的梦》;崇明的王媛慧一首《竹语》将昆曲调和评弹调通过现代歌曲写作的方式进行结合,来了一场时空对话;徐汇的陈欣,嘉定的刘露、关伟等年轻的作曲家年年有进步,为老一辈作曲家和评委称道。戏剧方面,则有杨迿、薛晓、刘晓耕等中青年优秀编导活跃在这个舞台上。

众多自身群文工作者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培育新人。虹口区金牌编剧俞志清此番和“新人”程蕾一起创作了小品《朋友》,关注老龄化社会,上海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在曾经一度出现断层的曲艺门类,经过近几年的培育,谈敬德、徐开麟等老一辈创作者仍在默默耕耘,而不少新面孔已悄然出现,陆铭俊、程艳秋等中青年已成为中坚力量,童珊珊、张晓洁等近年来新出现的面孔也越来越多。

市群艺馆的培训班对青年群文工作者的帮助也很大。“参加了市群艺馆举办的曲艺培训班,原来写剧本,就开始尝试写起曲艺的本子了。”松江文化馆张晓洁介绍,自己去年第一次参加新人新作曲艺类评比获了奖,兴趣更浓了,今年又写了一个上海评话来参评,“希望能在曲艺上有所突破。”

群舞《拔河赋》各区创作各有特色

在今年的各大门类参演场次中,音乐类器乐专场成为最大亮点,无论是创作水平还是演奏水平都受到一致好评。受今年器乐合奏《和·鸣》夺得群星奖的影响,器乐类创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增,各种编制类型、新奇的乐器和舞台造型让人眼花缭乱。

“以前听器乐专场,器乐表演类型单一,让人昏昏欲睡。短短几年,器乐作品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声乐作品,引人深思。” 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李天骄感慨。

继《和·鸣》惊艳群星奖舞台后,本次新人新作,长宁区又选送了四个音乐作品。据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介绍,长宁区近年来非常重视群文创作,在创作上也给予创作者更多的自由。年中馆里发布创作召集令,只要有创作想法和创作欲望的都可以来应征,如果申报选题被选中,工作会做相应的调剂,一个作品也会群策群力,反复讨论,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如今长宁虽然音乐类成为强项,但其他门类的创作也没停止,人才也逐渐培养起来,“举办一台综合演出完全没有问题了。”

徐汇区近年来在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四大门类均衡发展,在群星奖上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次新人新作舞台上在音乐和戏剧门类展示了不俗实力。好作品需要有好机制、好土壤的催生。为进一步推动创作发展,2016年起徐汇区全面改革创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引进创作人才、深化合作模式,还多方整合创作资源,与区域院校、市群艺馆、社会组织、社区街镇、外区县等单位形成合力,走出了一条文艺创作多元化的新路子。

黄浦区在各门类作品都显示出了较高水平,小品尤其受到关注。黄浦区文化馆馆长孔晓敏介绍,黄浦区近年引进了一些专业背景的年轻人,考虑到出作品需要时间,采取以老带新建组的方式,前辈手把手带新人。小品的灵魂人物李海艇老师已过退休年龄,这次新人新作的作品就派新人与他同组,全程跟,希望以此传帮带出新人出新作。与此同时,文化馆还会寻找团队合作,邀请上音、上戏的教师、专家来指导创作,希望能打开创作视野,积累更多的人才和好作品。

小品《味道》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努力

十二艺节落幕,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的群文创作如何吸取经验,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上海的群文作品在全国属于第一梯队。但通过十二艺节和新人新作展,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中,上海本土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比如我们的工业、都市文明等领域,出作品还不够,非遗领域也还没有特别优秀的作品。” 萧烨樱认为,站在新的起点上,对年轻创作骨干的培养,将是群艺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

在本次新人新作舞台上,涌现出不少具有创意的作品,但专家和评委均认为,部分作品浅尝辄止,未曾深入挖掘和打磨,上海的群文创作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可以称为“高原”,但“高峰”显现,还需要再推一把。

新作在文本方面相对较弱是评委们的一致看法。评委会主任、原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总监马博敏看完了7天的所有演出,她认为青年创作者挖掘到了一些好的题材,但在呈现过程中存在不理想的情况,主要是文本方面还比较薄弱,创作者应该更深入地去体验生活,“把题材真正变成自己的情感,用艺术的形式去表达出来。”

“这几年上海群文工作者社会责任感强了,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社会热点、英雄人物,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艺术兴趣。”萧烨樱肯定这一点的同时,也承认对年轻的创作者而言,这是很大的挑战,“写诗的东西更要在尊重生活的基础上去创作,也需要有艺术的升华。比如今年,垃圾分类的作品就有好几个,非常新,但关注到这个现象本身并不够,要有升华,比如通过作品,挖掘为什么我们需要垃圾分类,意义在哪里,这才是文艺作品应该做到的。”

专家和评委建议,各创作个人和单位拉长创作周期,细细打磨出优品。还要认识到剧本创作不仅仅是创作者一个人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将作品呈现出来,为了创作更受欢迎的作品,应打破个体创作模式,将演员、群众引入到早期创作中来,只有他们参与进来,才能让创作者创作出能留存五年十年,更具生命力的作品。

评委们也提出创作上不应一味追求“高、大、强”,应注重作品内在的情感,以情感人,小切口反映大时代。在追求形式和内容创新的基础上,也要回归艺术本体。作为群文作品,更要扬长避短,以叙事、情感之长弥补非专业群体的表演之短。

群星奖的巡演即将开始,市群艺馆创作部主任王晓宁表示,希望能通过巡演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作品,加强推广,让这些群文作品通过不同的渠道、媒介为更多观众所熟知,不断提高影响力,激发群文创作热情。

新闻推荐

杭州九堡大桥下3人观潮被卷走 2人生还1人死亡

事发现场。 本文图片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7月7日晚间,浙江24小时接到热心网友报料,傍晚5点30分左右,杭州九堡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