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唐代驸马墓 僭越享用雕镂石椁
薛儆墓石椁线刻艺术。
扫码上封面新闻,看历史探轶趣谈。
在唐代有一项规定,“诸葬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雕镂彩画”。可是在山西运城博物馆内,却有一件唐代石椁,俨然是“顶风作案”的违规实证,因为这座棺椁的材质不仅是石头的,而且上面还雕刻着纹饰精美的图案,代表着唐代最高的艺术水平,其价值不可估量。究竟,是谁如此大胆?
墓主薛儆系驸马,官品从四品
墓主人名叫薛儆,根据墓志铭上的记载,他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病故于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出生于河东汾阴(今万荣县)薛氏家族。这汾阴薛氏,是隋唐时期河东三大名门望族之一,他的族人先后四次与李唐皇室的四位公主联姻,他本人更是娶了唐睿宗李旦的第七个女儿为妻,成为皇家女婿。
山西著名文博大家张庆捷先生参与过该墓葬的发掘。他介绍,薛儆28岁开始为官,从八品做起,一直做到了“汾州别驾”,官品从四品,按照他的官职来看,使用石头棺椁是不符合朝廷规定的,超过了规制。此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该墓葬进行挖掘时发现,早已雕刻完毕、立好的墓表和武士却被打碎后丢入墓道内掩埋,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薛儆带来的众多疑团,令人费解。
墓在封闭之前,或有重大变故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在唐朝,官吏下葬时要按照事主生前所任职的官品,来确定墓葬的等级与规模。薛儆墓是有六天井、六过洞的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如果不看出土随葬品中的石椁的话,根据以上分析并结合以往的考古发现,这座墓大约属于一位三品左右的唐代官员。但是,随着考古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后发现,这并不是一座简单的贵族墓葬那么简单。薛儆为何敢僭越享用石头所制的棺椁配置?出土在天井底部的石墓表、石武士,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摆放在地上的墓园里,起到守墓的作用,同时能彰显其高贵的身份,但却被打碎后丢入墓道内掩埋,与其一同埋葬。这是为何?在薛儆墓志盖的四斜边上,分别雕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大神兽,以标示东、西、南、北四方。可是在墓志文中有“谥曰□□□”的字样,谥号为什么是空白的?这些极为重要的线索表示,这座墓在封闭之前可能有过重大变故!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毁掉早已备好的墓表和武士,谥号也未及镌刻便匆匆下葬。
据相关考古人员介绍,死后能用石头棺椁的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皇室成员和功勋卓著的大臣,由“别敕葬者”的特礼埋葬,属于由皇帝特批的超越常规的葬礼;一类是特殊政治形势下的改葬墓,墓主人身份多是改葬时追赠的。不过薛儆完全享受不到“别敕葬者”的待遇。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如果皇上能破例让他享受如此高规制的丧葬礼仪,岂有不刻在墓志上,供家族族人“显摆”的道理?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薛氏族人曾渴望薛儆得到“别敕葬”,甚至得到谥号,没承想皇上并未批准,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这场奢望的盛大葬礼,最后将其仓促埋葬。
石椁精雕细琢,艺术价值极高
据记载,唐代政府依据《丧葬令》严格管控、规范丧礼中的丧服、仪仗和墓园建筑。如果出现违规和僭越的情况,那可是有很大的罪责,因此薛氏族人原本已经打造好的墓表和武士,也只能一并作废,打碎后埋入墓葬中。当然,死者已入土为安,又怎么再一探他所使用的棺椁是否符合礼制呢,因此这座唐代石椁得以保存下来,在千年后重见天日。
此外,这座石椁也绝非一般,是山西发现的最大的一个代表唐代最高艺术水准的石椁。该石椁由34块青石雕刻组合而成,为一庑殿顶房屋形状,由顶部、中部、底座三部分组成,上面以线刻的方式,精雕细琢了各式图案,以及众多侍女图像,表明薛儆
的族人希望他死后也能得享生前的荣华。在张庆捷看来,这件石椁有很重大的价值,第一,它通过艺术手法表现了当时豪门的生活;第二,石椁上线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第三,通过侍女身上的穿着打扮,体现了唐代的开放性,许多衣饰、戴饰、盘囊等都有西方的一些印记,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盛唐气象。据《山西晚报》
新闻推荐
中国代表团4日在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取得“开门红”,北京体育大学大一学生宋首霖在女子跳水1米板比赛中摘得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