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支持急救教育进校园 “让学生在关键时刻能够学以致用”
“施行心肺复苏术前,先用轻拍重唤的方法判断伤员有无意识”“对成人的按压深度为5~6厘米”……日前,海南省农垦中学教师、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队员王晓枫在学校手把手向学生们传授急救知识。
据了解,近年来海南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对急救教育进校园工作也十分支持,但是急救教育的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强。
作为生物教师,王晓枫平时对急救知识很感兴趣。今年4月,她报名参加了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急救导师培训并通过考核。
“目前,我们学校共有17名教师加入了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其中有10名教师参加了急救导师培训,每年要面向学生开展不少于20场、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的急救课程培训。”据王晓枫介绍,在获得急救导师资格前,教师们要先参加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组织的岗前培训。志愿服务队还会组织专家导师到校,旁听教师授课情况并逐一打分,要求十分严格。
海口市120志愿服务队队员、省农垦中学团委书记吴惊龙介绍,根据志愿服务队要求,该校的急救课程目前主要分为4个部分,包括止血术、气道异物梗阻解救术、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术等,都是比较基础和实用的内容。“我们希望在教授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让学生在关键时刻能够学以致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但是抢救成功率只有1%。”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付杰表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救护车布点不足,以及现场第一目击者不会使用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能,导致患者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付杰认为,在社会上普及急救常识和技能很有必要,而学校是很好的突破口。中小学校应根据学生年龄,为学生们分类设置急救课程内容,“比如,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应该侧重提高他们识别、躲避风险和呼叫救援的能力;对于高中生,则可以教授一些知识技能,提高他们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在付杰看来,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每学期开展一次急救技能培训,让学生在重复训练中巩固急救技能,“像包扎止血、心肺复苏术这一类的技能,如果疏于练习就会遗忘或动作不规范、不标准,影响施救效果。”
今年5月,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与省农垦中学共建的“海南省农垦中学急救安全屋”揭牌,成为海南省首个在校内设立的急救安全屋。付杰介绍,像这样的急救安全屋,今年海口市将建设10个,目前已建成4个。这些急救安全屋将开辟多元化的急救培训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付杰说,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对急救教育进校园工作也十分支持,但是急救教育的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强。
海南省红十字会募捐赈济处副调研员蒋文祥告诉记者,2017年,为推进急救教育进校园,省红十字会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海南省中小学应急救护培训实施方案》,提出到2019年底,力争实现每所中小学至少培训1名救护师资(提供救护知识教学的人员)。数据显示,2018年,海南省红十字会、省教育厅已开展了28期全省中小学救护师资培训班,共培训救护师资1690人,各市县红十字会、教育(教科)局也积极响应,培训教职工救护员超过2.5万人。
新闻推荐
议论风生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作为,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关系到上万企业员工的生存,关系到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