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需让座”诠释让座初心
“这一幕,深深的敬意!”这两天,一条标明事发地是大连的微博被全国多地网友大量转发、评论。这位坐地铁自带logo“勿需让座”的老人名叫刘增盛,76岁。老人称:坐车时经常有年轻人为他让座,“现在的年轻人也都不容易,有个座当然更舒服些,但是我站着也是没有问题的。”为了避免被让座的“尴尬”,老人去年夏天网购了这块胸牌。(7月1日北青网)这位“硬核爷爷”勾起众人深深的敬意。从众多网友留言中不难发现,大伙儿对老人的敬意源自内心,尤其是让年轻人更加产生“愿意为这样的老人让座”的群体反应。“请给有需要的人让个座”,这是一种倡导、一种美德,体现群体之间的互助与礼让。本来,爷爷辈的长者上车之后,在座位不够的情况下,会有年轻人主动让座,体现“尊老”。而“勿需让座”的提醒,是老人觉得如今的年轻人“不容易”,体现“爱幼”。
之前,有90岁的“让座奶奶”温暖全网。5月13日,山东青岛,90岁的薛轶雯老人坐上了11路公交车。每天,她都要坐这辆车去买菜。车行驶到台东站时,上来了一位78岁的老人。由于腿脚不便,老人在车上踉踉跄跄。此时,薛轶雯主动为她让座,被老人婉拒。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互相让座的举动感动了周围人,大家主动给她们让出了座位。薛轶雯老人说:“我身体好,站着没问题,应该把座位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让座,是文明倡导,而非强制。如今,在公交车或地铁上,时常出现“让座纠纷”———有年轻人由于没有及时给老年人让座,遭到老年人的训斥;甚至有少数老年人“野蛮索座”,索座不成就大发雷霆,有的还会动手打人……很多事情“一强制就变味”,同时,也会加强群体间、老少间的摩擦和隔阂。不可否认,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被动与尴尬局面,一定程度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认识决定行动”,有必要端正对让座的认识。
“勿需让座”诠释让座初心。让座的内涵很丰富———相互理解的载体、传递关爱的纽带、彼此尊重的平台、文明礼让的互动……这些应该是让座的初心。爷爷的“勿需让座”,奶奶的“主动让座”,给让座注入新的内涵,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让座伦理”,让“让座伦理”更上一层楼。诚如有关人士所言,如果年轻人给老人让座与老人给年轻人让座都成为常态,互敬互爱的社会风气与互相礼让的文明风尚就会形成。让座,不忘初心,文明就会继续前行。
特约评论员
王旭东
新闻推荐
到了闷热的夏季,很多人会出现中暑的表现,开始可能是觉得头晕乏力,食欲不振,但如果继续待在高温的环境下,还会进一步发展为热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