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的变迁?李阳波
我们这一代人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个时代,紧缺的物资都要凭证购买,特别是与生活相关的粮油食品。票证对于改革开放来说,称得上时代变迁的最佳见证。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跟着父母下放到一个三线工厂工作。粮食供应受地方农业的影响,1974年,当地的麦子成熟时,恰逢连阴雨天,来不及打的麦子都浸泡出了芽。这种发了芽的麦子打成面粉后十分难吃,蒸熟的馍会粘牙齿。在供应这种面粉的日子,人人都自然减少了食欲,节省了不少粮票。别看表面上粮票是无价证券,但在那个时代用途很大。常常会有农民捉鸡或挑鸡蛋到我们这里来,用鸡和蛋跟我们换粮票,有时一斤粮票可换几个鸡蛋!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我读中等专业学校时,许多男生粮票不够吃,就只有厚着脸皮找那些长得秀气的女生要,有时则提出帮女生每天打开水以换取粮票,这倒成全了许多姻缘,留下了许多佳话。
上世纪80年代前期,我所工作的地区主要生产杂粮,所以食堂里几乎天天供应的都是杂粮馍。当时,我正好谈了一个女朋友,女朋友工作的地方离我们厂有上百里路,她每逢星期天都要乘车来看我,在我们交往的半年时间内,她每次来都是吃杂粮馍。有一次,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到你们这里再吃不上顿白面馍,我就和你吹!”说完,她头也不回地赶去火车站。那天,我因工作之故,没去送她,等到中午到食堂吃饭,发现食堂这天供应的居然是白面馍,我看了看表,发现离火车开车的时间还有半小时,我赶紧买了几个白面馍,骑上自行车往火车站里赶。可我刚到火车站,火车正好开动了,我大声喊着女友的名字,她听到了,头探出窗外,我举着白面馍朝她挥道:“我给你送白面馍来了!”我听见女友回应道:“等我下次来吃吧!”
结果女友下次来,还是没吃到白面馍。那天的白面馍我放了三天舍不得吃,结果长霉了,不得不扔掉,不过,那天的十里送馍也没白送,女友看出了我的真心,再也没说过要和我分手。
上世纪90年代前期,早先一直变相当货币流通(换鸡蛋、塑料制品等)的粮票,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尔后,油票、肉票、煤票等也都相继取消。市场上的物资与日俱增,眼看一天比一天丰富,给人的感觉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记得那时我好不容易到手的“商品粮”,没享受几年就作废了,实不相瞒,当时我还真是很失落了一阵子呢!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工资收入增加,尤其儿子媳妇都就业后,我们家的日常生活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改观。表现在餐桌上,每顿不是鱼就是肉。什么鱼丸子、肉丸子等“奢侈品”,以往只有过年时才有可能吃到的,现在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享用。因此,家里再也没有人盼着吃顿好的了,办年饭也变得格外省事,只需比平常多加两样菜就行,再用不着劳神费力去搞那七大碗八大盘了。
儿子这一辈,我们这个家族现有四户人家,三城一乡,餐桌情形大同小异。如果再加上已嫁女,共有九家,至于我的那些乡亲,很多人甚至都已超过了我们。2016年年末,我母亲去世,我们清理她的遗物时,居然发现还保存着几百斤粮票。想起那个年月,母亲格外节省,就连掉在地上的一粒米饭都要捡起来吃掉,我不由得唏嘘不已!回首望,不过短短几十年,实乃翻天又覆地。饥与饱、吃饱和吃好的岁月沧桑说明一个道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否,其实关乎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命运。
新闻推荐
“湿纸巾,再湿也是干垃圾;瓜子皮,再干也是湿垃圾。”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1日当天,上海执法部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