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短视频带货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南国早报 2019-06-27 16:18 大字

新锐观察

□湖北斯涵涵

眼看着视频里的“吃货”主播大快朵颐、女主播貌美如花,心里痒痒的用户只需点开视频下方的链接即可“一键购买”……近来,各短视频平台纷纷接入商城功能,让消费者们看视频、买产品“一气呵成”。然而,随着短视频带货越来越火爆,其产品服务质量问题开始暴露,不少网友抱怨“看了心动,买了心痛”。(据《工人日报》6月26日报道)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短视频带货就是搭乘短视频时代的“东风”,利用庞大的粉丝基数和用户粘性,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又因为短视频这种互联网新型内容传播方式太过迅猛,相关监管未能及时跟上,假冒伪劣层出不穷,导致短视频带货的产品服务质量问题饱受诟病。

夸大其词、假冒伪劣、货不对板、随意拉黑投诉的消费者、消费者维权难……已经成为短视频带货行业的乱象,这与短视频交易平台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商品信息审查缺失、信用评级缺陷及监管乏力有着莫大的关系。

短视频带货不能游离于法规之外,不能成为假冒伪劣的集散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黑洞”。职能部门要强化监管,完善配套监管措施,严格执法,加强市场指导、监督力量,对短视频带货市场进行全链条无缝监管,全面维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社会空间。

平台方也应该严格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履行电商平台的责任义务,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管理水平,消弭管理漏洞。如果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就要依法承担相关赔偿责任。

此外,消费者也要提高法律水平,学习商品交易知识,在通过抖音、快手这些直播平台购买商品时,注意查看对方的公示信息,查看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并保存好商家承诺、支付凭证等消费凭证,遇到问题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或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要注意辨别良莠,切忌冲动型非理性消费,不要被网红主播的“天花乱坠”宣传,带入“心动”变“心痛”的消费陷阱。

新闻推荐

妻子自杀遭夫肢解案开庭 丈夫:想瞒过她娘家人制造失踪假象

因与丈夫冯某兵吵架,湖南永州宁远县鲤溪镇雷家源村的盘婷(化名)2018年12月28日喝下一瓶农药自杀。盘婷死后,冯某兵担心妻子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