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暑期来了 要不要上“衔接班”

家庭生活报 2019-06-27 11:52 大字

期末考试结束、小升初结束、中考结束,“快乐”的暑假就要来临了?

且慢,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暑期是孩子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于是乎孩子整个暑假被各类“衔接班”安排得满满的。

对于不少孩子来说,暑假可能比上学更累,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提前“衔接”的各科作业,以及各类“兴趣”班、“提高”班、“考级”班……原本轻松快乐的暑假,变成了紧张的“第三学期”。鸡血满满的“衔接班”每到放学时,学校周边各类传单满天飞,尤其临近暑假,“衔接班”的宣传火爆。

无论小学、初中、高中,对于各个年级阶段的宣传,鸡血满满。尤其刚刚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面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家长心中没底,更是不敢掉以轻心。

很多培训机构常讲的是:“初中学习好与高中没关系,高一起跑早晚决定了整个高中成绩。 ”

火上浇油的是,一些学校在8月底新生报到后,将举行分班或摸底测试,挑选优生组成“重点班”“实验班”“创新班“。

家长群里一交流,发现很多家长都报了,更是怕自己孩子开学落后,一狠心还是报吧。

“不怕身边有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人家都上,我不上,万一孩子以后跟不上怎么办?总不能让孩子一上高中就落后吧。 ”

很多家长还有更揪心的事,那就是——高额的补习班费用。虽然校外培训机构整顿搞得轰轰烈烈。然而,校外培训机构变得“正规”了,补习班的费用也水涨船高。

“名校名师”成了不少辅导班吸引生源的杀手锏,尤其是“一对一”“名师”的授课费用已经每小时动辄上千元。难怪有人戏称,衡量家长收入的标准已从“车厘子自由”上升到“补习班自由”。自己做“衔接”效果更好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不提倡上所谓的“衔接班”。而且自己也一直这样坚持。

表面看,提早上“衔接班”,可以提前熟悉课程,掌握重点、难点,“快人一步”,起到“抢跑”的效果。

实际上,根据高中老师的经验,“衔接班“的效果通常可以维持半个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没上过衔接班的学生就会把这种差距慢慢追回来。

打个比方,“衔接班“就像田径比赛中的抢跑,在短距离项目有些优势,但在长跑项目中影响实际不大。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所谓的“衔接班“大都赶进度,教成“夹生饭”,看似懂了,实则缺少思考的时间,没有深入进去。

到了学校课堂,对于提前学过的内容,没了积极思考的习惯,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的节奏,老师也无法发现学生思维上的问题。

事实上,任何老师在讲授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都会将以前的相关知识引入新课,作为铺垫和衔接,因此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只要跟着学校节奏走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去上“衔接班”。

对于新的课程来说,适当的预习和作业是很必要的,而这种预习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实现,强大的自学能力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如果在自学中遇到问题,首先是自我尝试解决,解决不了可以求助父母、老师、网络。实在解决不了,可以留在开学后,在听课时必然集中精力,提升学习效率。

同一年龄段的思维方式更为接近,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几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这种小组学习方式效果更好。把暑假还给孩子暑假并非简单的假期,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对孩子素质的全面提高非常重要。

书本知识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而阅历则需要通过经历才能习得,暑假的功能就在于此。而在暑期里,和孩子一起阅读、旅行、运动,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当然各类暑假作业也要做好规划,才能跟上学校的节奏。

旅行旅行是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的最好方式,遇见不同的人,接触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

最好父母能与孩子一起规划旅行线路,采取自助旅行的方式,在陌生的环境,学会与世界交往,是锻炼独立性的最好方式。如果能适度冒险,探索未知世界,更是锻炼意志力的好时机。

爱好特长对于本身有特长的孩子来说,可以利用暑期加强特长训练。

有些孩子喜欢音乐,或者喜欢绘画,或者爱好体育,平常在学习紧张的时候,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现在暑假到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

家务活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要让他们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又能把孩子锻炼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比如,可以在家里帮助打扫卫生,将垃圾分类,在规定时间送到垃圾中转站。

如果孩子喜欢烹饪,家长做饭时,可以让孩子在旁边看,下一顿饭则让孩子自己做,让其学做家庭小主人,培养自立能力。

安全不可轻视当然,无论是在家学习与休息,还是外出活动,都要防止网络沉迷,提升孩子安全防范意识,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游泳、交通方面的事故。

把暑假交还给孩子,让他们在增加见识、体味生活酸甜苦辣的同时,锤炼其意志,养成其独立思考和生活的自理能力,他们才能日渐成长。(魔都学爸)

新闻推荐

信仰的力量 □陈鸣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始终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看谍战片《风筝》,剧中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共产党人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