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小区究竟来了几辆垃圾车?顾虑可以打消了

澎湃新闻 2019-06-27 08:31 大字

【编者按】

上海7月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城市新时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评论部推出“论习惯的养成”,每天一篇,评论员、志愿者、大学生、小学生,小区业主,记录亲身经历,分享小诀窍,吐槽小烦恼,倾听真民声,寻求好建议,让垃圾分类从陌生变成习惯。

对垃圾分类“很拼很认真”的上海人,不仅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还另有一种担心:我辛辛苦苦、费劲费力地分好类,丢到不同的垃圾桶,那运垃圾的车是不是也是分类运输?如果居民分了类,垃圾运输和转运时却混装,不白费劲吗?

现在,这种对垃圾分类终端的顾虑,可以打消了。6月26日,澎湃新闻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全程直击垃圾分类从居民到小区,从装运到转运的全过程。垃圾离开小区垃圾桶后,仍严格按照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运输,不会“大杂烩”。

垃圾分类是一个全链条的工作。居民、小区、运输、处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让效果大打折扣,反过来也会影响市民的积极性。人们在做好“分类投放”的情况下,对于垃圾分类后续环节的关注,不仅是关心自身劳动的最终成果,更是其作为城市主人公的主体意识的体现,值得珍视。

某种意义上,媒体通过实地走访和视频直播,让相关部门以看得见的方式回应了民生关切:放心,大家的努力会坚决落实到垃圾分类的“最后一站”。

的确,垃圾分类对于全社会都是一个新鲜事物,都需要有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民需要学习垃圾分类的常识,克服惰性,不怕麻烦,坚持到底;而对于运营、处理单位来说,需要做的事也很多:安装相关设施设备、组织志愿者监督引导、做好转运处置等。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新状况、新困难。这个时候,及时听取群众意见,根据民众诉求调整和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哪怕意见和建议提得不对,吐槽有些刺耳和激烈,也不妨将之当作一种鞭策。

“小区究竟来了几辆垃圾车”?这个疑虑打消之后,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立即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

新闻推荐

西海岸这2个路段交通隐患突出事故多发

信报讯西海岸新区交警结合近期道路交通事故发案情况,组织专门力量对城区道路、国省道、县乡道路及村道的道路交通危险路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