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一座人性的幽暗迷宫

青岛早报 2019-06-19 06:06 大字

连谏的小说新作《寻找朱莉美》,延续了都市文学的主题,但这一次,她放弃了以血缘家庭内部伦理关系为核心的故事架构,或者说,她有意识地绕开了自己最擅长的叙事领域,转而从“悬疑”的角度入手,书写了一起错综复杂的罪案,也同时发出了对欲望和人性的双重追问。

对于一部悬疑推理小说而言,剧透是最大的“犯罪”,即使是书评也不例外。在不泄底的前提下,用最简洁的文字来概括这个故事,大约用一句话就可以——莫名背负上杀妻嫌疑的男主角,是如何竭尽全力自证清白、查明真相的。如果你因此而联想到《消失的爱人》,那么恭喜你,猜错了。这个故事里,当然有罪恶、有阴谋,也有复仇,但读完之后,你只会记得爱情,记得友情,记得结局的阳光明净。

《寻找朱莉美》采取了男性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这对连谏可谓全新的挑战。女作者或许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男性口吻,却未必能做到完全从男性立场来看待世界。难得的是,连谏笔下的男主角苏猛,是一个兼具钢铁直男和贴心暖男双重气质,在某些方面轴得很的“纯爷们”,不仅遵循着男权社会的道德法则和价值观,更服从于男性的本能以及直觉。或可说,连谏把故事交给苏猛之后便抽身而出。幸而,苏猛是个称职的男主角。

谁又是女主角呢?穆晓晨还是朱莉美?小说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朱莉美出场极晚,她是苏猛的救命稻草,是推进剧情发展的引擎,却不是那把打开密室的钥匙。这个角色有点像《蝴蝶梦》中的“我”,茫然而被动地由“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某种程度上也成了男主角的生活意义和精神支撑;而苏猛“用力爱过”的穆晓晨则像吕蓓卡一样,尽管提前离场,一缕芳魂却久久不散,始终萦绕在男主角的内心深处。

苏猛、陆武,刑警陈枢,小说里看似掌握生活主导权的男人们,却经常不自觉地流露出“受制于人”的焦虑和疲惫。而几个重要的女性角色,柔弱的穆晓晨,傻萌的朱莉美,彪悍的洛可可,她们才是驾驭情节走向的操盘手,懂得如何自我保护,也知道该怎样发起进攻。自始至终,女性的“欺骗”和“隐瞒”无处不在,善意和恶意都被巧妙地藏匿起来,犹如海面之下的巨大冰山。连谏将男人们置于台前,却把女人们放在了幕后。他们伸手抓住的,只是她们的影子;他们以为的真实,其实不过是幻象。所有的矛盾与困惑,都是建立在自以为是的基础上的“错认”,而悲剧的诞生,也正是由此开始的。

正如托翁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这一次,连谏笔下“两人世界”或“一家三口”的基本构成,忠实地再现了当下的都市生活图景。一桩婚姻的缔结与破裂,一个家庭的组建与坍塌,不再源于外部压力,而是因内部问题引发的情感危机。在这一层转变的背后,亦隐含着传统道德观的“撤退”,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世界的渐次荒芜。

为什么夫妻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少?为什么不婚主义者会越来越多?为什么孩子会走到父母的对立面?为什么我们会对“他人事”如此漠然?连谏将这些问题杂糅到几个家庭的日常琐事中,交由读者自己来判断。而当我们观察苏猛和穆晓晨的婚姻、陆武和洛可可的婚姻、邻居熊孩子爹娘外加“锦绣皮囊先生”的婚姻、以及何建军和苏小妮的婚姻时,不难发现,每个家庭的外表都是光鲜的,但其中的成员却是孤独的。因为每个人都怀揣着秘密,也就是被主流价值观所排斥在外的“不道德”,始于欲望,终于谎言。

因此,当角色无法避免奥赛罗式的猜疑与嫉妒,无法摆脱麦克白式的欲望与野心,也就注定必然无法逃离“喧哗与骚动”的人生戏台。但《寻找朱莉美》并非一出古典主义的悲剧,它是由都市生活的无数个偶然性所拼接而成的剧本,角色的独白往往淹没在环境的喧嚣中。宏大的生存与死亡,在个体的孤立与异化中层层消解,“一切因果,都来得毫无逻辑”。就像苏猛孜孜不倦地寻找朱莉美为自己作证,最终却发现,千辛万苦找到的“证人”,已经失去了意义。

不仅是苏猛,每个人的最终走向,都偏离了最初动机,而“消失”无处不在——行踪的消失、身份的消失、意识的消失、生命的消失——对欲望时代的虚无症候群而言,消失,犹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省略号,指向经验以外的未明之处。我们可以抵达事实和真相,但却无力挽回消失的一切,它意味着生存的荒谬,却也意味着救赎的可能。一如结局的苏猛,在梦境和现实中往返奔波,恐惧过后,怅然若失。

《寻找朱莉美》的阅读体验,是烧脑的、享受的、提心吊胆的、一气呵成的。我们都知道,推理的魅力,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尽管小说名为《寻找朱莉美》,但剧情远不止寻人这么简单,每个人都在寻找真相——案件的真相、爱情的真相、谎言的真相,还有人心的真相。整个故事宛如一座幽暗的迷宫,甫一进入便断绝退路,只能在狭窄的通道中跌跌撞撞又义无反顾地前行。迷宫里没有勇士和公主,唯一需要拯救的是自己。人性是坚硬的高墙、是纷繁的歧路、是潜在的威胁,却也是唯一的亮光、唯一的出口,唯一的希望。

新闻推荐

独居老人的“夜间安全”不能成为养老盲点

巷议南京市141万户籍老年人口中,只有不足2万人入住各类养老机构。很多人独守空巢,为了不让儿女操心,坚称能够“自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