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让坏“标签”转变为正能量 黄超鹏

来宾日报 2019-06-14 10:00 大字

现如今,人们常爱说谁是什么“斜杠青年”,或常用“标签”来分类标识某些人。这些名词听起来有点新潮高大上,仔细想想,其实就是咱们读书时代,学生之间常用来开玩笑,用来给别人起外号的事。

读书时,见到戴眼镜的同学就叫人家“四眼田鸡”或“眼镜博士”;遇到胖点的同学,就管人叫“胖墩”或“相扑选手”;长得美的叫“班花”,长得丑的叫“恐龙”;篮球打得好的叫“乔丹”,踢足球时爱打人的私底下叫作“马尔多纳泰森”。总之,“标签”是极尽恶搞或尽显幽默之能事,让人一听就觉得贴切好玩,时常还带有强烈的讽刺或嘲笑意味。当然,坏的“标签”常给年轻的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如今就有个别地区出台政策,例如广东省就明令严禁,将“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定性为校园欺凌。可嘴长在别人身上,就算有法令相助,我们还是无法制止别人怎样说或怎样“标签”。

以前,我曾因说话风趣搞笑,被同学称为“幽默大师”和“搞怪小子”,还因为会写几篇作文,就被嘲讽为“韩寒第二”。面对别人带着善意的“标签”,我一笑置之,听之任之;而对别人略带恶意的“标签”,我也没有放在心上。好的“标签”能激励我,坏的“标签”也同样能起到正面作用,有时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最真实最清楚的自已,别人能看到你的缺点与不足,你可以从“标签”上得知,进而改正。你也不需要因别人的刻板印象而一蹶不振,最好能化气愤为向上的力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就是因同学和老师贴的“标签”,才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如今,我出版了两本小说集,还获得《故事会》年度幽默故事的大奖,虽然没达到韩寒的高度,但至少能学到一点他的多才与敏思。因此,“标签”反而成为一件鼓励我前进的好武器。

外号也好,“标签”也罢。凡事皆有两面,它能让人进步,也能打击人,就看你如何看待“标签”,如何对待别人“标签”你时的态度。

新闻推荐

家长要做好“后高考”时代孩子的管理

6月8日下午,一声铃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结束了为期两天的高考。对于家有考生的家庭来说,无论是考生自己,还是其父母家人,在准备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