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手机墙”4个月“刷单”骗走1200余万元 “流量造假”乱象何时休

西昌都市报 2019-06-12 08:13 大字

用2000部手机排成几面“手机墙”,每部手机同时操作自动下载App、“刷”高注册量后骗取客户推广费……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获悉,按照公安部“净网2019”专项行动部署,北京警方在广东警方的配合下打掉一个利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大量手机虚拟下载安装App产品骗取推广费的犯罪团伙,App刷量问题再度引发关注。

每个“手机墙”由近百部正在运行的手机组成

近年来,App刷量、电商刷单、公号刷阅读量等互联网产业“毒瘤”屡遭曝光。业内人士指出,盲目信奉“流量为王”的背景下,数据流量造假破坏了诚信、公平等基本的市场原则,侵害消费者权益,给行业长远发展“埋雷”。

去年7月,海淀警方接到一网络公司报案称,与某推广公司签署推广协议并交纳推广费用后,该网络公司开发的App产品下载安装量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巨大差距,只有下载安装量却没有实际使用量,怀疑推广公司存在诈骗行为。

经海淀警方专案组侦查发现,该推广公司接到项目后找了一些渠道推广商,而这些推广商再找到一些小公司,通过虚构该公司App产品的下载安装量达到诈骗推广费用的目的。在掌握相关证据后,警方分赴汕头、广州和深圳,对多家涉案公司开展调查。

抓捕行动中,警方在汕头一家涉案公司内控制了6名嫌疑人,并发现多个装满手机的“手机墙”,每个“手机墙”由近百部正在运行的手机组成。办案民警介绍,每部手机都在通过自动程序重复着从手机App市场点击、下载并安装运行软件的动作。在这些手机不断点击下载的程序中,报案公司开发的App产品也在其中。

数据造假:App“刷量”更“简单粗暴”

记者注意到,相比“电商刷单”“刷浏览量”等数据造假行为,App“刷量”更加“简单粗暴”。

在2018年海淀警方破获的相似案件中,一家名为“重庆左岸科技公司”的企业就购置万部手机,设置“手机墙”刷出手机App下载注册的虚拟数据,骗取推广费用。根据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日前公布的一份刑事裁定书,这家公司用“手机墙”在短短4个月时间“刷单”骗走1200余万元。

为何App“刷量”成了行业顽疾?一位互联网从业者透露,由于当前App在推广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正常渠道获取新注册用户的成本在每个4元左右,但推广费中很高比例会被无良推广商‘薅羊毛’骗走。以游戏为例,虚假数据量表现在注册人数和下载量大幅提高,但付费率完全没有提升。”

“流量造假”现象亟待严惩

受访者认为,原本App下载量依靠的是自然搜索、付费广告、内置推荐等路径,推广效果与其触达率“同步”,但刷出来的下载量直接绕过“新用户”环节,留下的数据没有意义,影响到投资者信心的同时影响整个市场信用。互联网评论员丁道师认为,消费者也是App“刷量”的直接受害者,通过刷量形成了巨大的下载量后排名靠前,但是消费者下载后发现并不好用,一般就会果断删除,浪费了消费者的时间和流量。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介绍,流量造假可以被纳入多个法律调整的范畴,这种现象亟待严惩。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进行了规制。涉及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知情权,还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针对推广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因此发生纠纷,也适用合同法对受损者进行保护。

受访者还指出,需要加快法治和信用环境建设。如果完善法治环境,使得职业“刷客”和刷单、刷量行为的违法、失信成本显著提高,那么企业自然关注的是如何做好产品,而不是不计手段、成本地制造虚假流量。新华社记者鲁畅

新闻推荐

全国去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00多万笔,支持700多万人租房 住房公积金,多渠道保障“住有所居”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全面披露201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