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李晓东

淮河晨刊 2019-05-28 08:31 大字

我十岁就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了,那时候敏感孤僻,一副饱经风霜、心事重重的样子。因此,容貌上也较同龄老成持重些,一些不明就里的城里姑娘老拿这个揶揄我。

那时,觉得求学的路很远,也很颠簸。有时候县城开往乡镇的“三蹦子”晚点,我就得骑着自行车赶夜路回家,路途必经一处老坟场,据说这坟场可追溯到清朝。一想到清朝,眼前就不能自已地浮现出蹦来蹦去、青面长舌的僵尸。于是,曾经无数次幻想能成为孤胆英雄的我,秒变狗熊,大气不敢多喘地踉跄前行。这段路,是每逢班车晚点我必走的弯路,这段路,是除梅超风之外我最大的童年阴影,但却非走不可。

弯路,好像一直与我如影随形。小学三年级之前,我都是在村里接受文化教育,那时候村里的教书先生对书法教育态度非常不严肃,加之力不从心,导致我们这帮同窗一落笔便是“笔走龙蛇”。一开始还觉得字态嚣张,颇有怀素和尚之风采,后来进入县城实验小学,方知字无筋骨、坐立无容。看到同桌的女生因字体隽秀而傲娇无比,顿觉浑身少了件遮羞片儿,自卑不已,无怪她要在桌子上画条“三八线”,与我泾渭分明。那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的落后。

那时候流行体罚学生。新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个矮性残,经常跳起来打一个体态丰腴的男同学,打得他嗷嗷直叫,这让我每日惴惴不安,生怕因为字体差挨揍。好在天纵我才,数学是次次满分,与语文的异常总算功过相抵。每次,与矮个子班主任目光相接,都恍惚能发现他欲打我、欲不打我的踟蹰不决。少年的我也因此比常人更早领略了“历史从不惩罚成功者”的真谛,但更大的领悟却是出身低微的人,需要比别人走更多的弯路,才能抵达同一个终点。

听我妈说,我出生在乡镇医院的过道里,是有“床位”的人。那时候的农村妇女,很多都在忙着干活呢,突然觉得肚子疼,便在草垛子边临时攒个“产房”,撕心裂肺地催着婆婆从村里拽个接生婆过来,便把孩子凑合给生了,生完之后,连吃几天红糖鸡蛋,就接着下地干活了。我每次听了,都惊掉下巴。人,永远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一辈子面朝黄土、敲砸土疙瘩的父母也无法给你更多的人生经验,他们只会教你与人为善、待人以礼。大学时期,我曾为了一个“优秀学生”的名额豁出去表现,任劳任怨,活脱脱一头老黄牛。可期末揭晓,反被一个富家子弟截和,这件事让我失魂落魄好一阵子。后从好友那得知,自己并不是输给了某某,而是输给了某某的爸;也不是输给了某某的爸,是输给了某某的爸送的两条中华烟。

出于本性,人都喜欢走捷径。但是面临选择,人又总会变得患得患失、顾此失彼。有一段时间我常会陷入一种无力感,有不满,又不知不满什么;想谴责,又不知该谴责谁。只好把它定义为阶段性“批评强迫症”。也许,最该谴责的是对平等竞争机会的剥夺,因为那是典型的“零和博弈”,非此即彼。其实,输的惨烈也没什么,大不了马革裹尸。怕就怕连比都没比就输了,输的不明所以。

如今,我有太多的机会,在太多的场合,接触太多养尊处优的“巨婴”,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是挡在门前的巨大交流屏障,他们也许永远难能理解农村娃的成长之忧和胼胝之劳。工作十余年,“弯路”仍然时时踩在脚下,也仍然让我屡屡碰壁。我相信“宿命”,但更坚信斗转星移。命运又何时馈赠人以知识和能力?魄力、气节、格局、素养,凡此种种,无不是在摸爬滚打、尽识弯路中才能揣进怀里的宝贝。

老人都会说,年轻人不仅要低头走路,还要抬头看天。理解这句话,需要时间,也需要走很多的弯路。总有些道理是颠扑不破的,但我一辈子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作者单位:市委办公室

新闻推荐

莫让手机成为杀手

□肖培卿当今,手机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太多方便和快捷,增添了无尽乐趣和色彩,它的作用和价值毋庸置疑。但人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