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对朋友圈“打卡”诱导分享说不

青岛晚报 2019-05-23 07:00 大字

近日,微信安全中心官方公众号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对在朋友圈“打卡”的一些诱导分享产品予以治理。

对于朋友圈“打卡”,很多人都不陌生,健身、跑步、阅读……各种“打卡”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积极生活、努力前进的姿态,是一种正能量的扩散。而且,朋友圈打卡形成一个被监督的氛围,借助他人的点赞鼓励,使自己获取继续坚持的动力,进而形成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如此说来,朋友圈“打卡”本是一件有益的事,为何被列入整治处理行列呢?

这是因为,在一些人朋友圈“打卡”的背后,往往紧跟着某些软件平台、学校机构等的广告链接、二维码等页面。朋友圈公开“打卡”多少天可获得学费减免、实物奖励等,这些物质奖励都说明平台或机构要求“打卡”的重点并非“学习”,而是在于传播。微信朋友圈是一种使用率高、传播率高的平台,此类诱导性质的“打卡”自然能有效带动传播,甚至因此获得几乎零成本的广告宣传。这怎能不让商家趋之若鹜?

此类模式大肆泛滥,影响的将是微信这一平台的使用观感,谁愿意每天打开朋友圈看到满屏广告?这不仅会打扰他人,在被诱导或半强制下,其实“打卡者”也有苦难言,不得不顶着压力让自己的朋友圈变成免费广告位。因此,微信等平台治理“学习打卡的利诱分享”,值得点赞。

根治朋友圈诱导学习“打卡”乱象,仅靠微信自身恐怕难以实现,相关平台及监管机构也应加强监管。只有各方联合出动,共同发力,才能让朋友圈真正以社交为主题,也能让民众自由选择是否“打卡”,而不会被动成为“免费广告位”。王琦

新闻推荐

残疾青年洪润浩:“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苑欣芳患有先天残疾、行动不便,却为贫困孩子义务“办学”;成立志愿服务队,招募数千名大学生志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