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基层就业大有可为

安徽日报 2019-05-21 07:00 大字

据教育部预测,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34万人,再度创下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择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有数据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反映出毕业生的就业观正在转变。

曾几何时,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部门,是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甚至不二选择。诚然,资源更多、平台更大的大城市和好单位,在吸引就业时的确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起点高、机会好,有助于个人发展。不过,大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越发严格的落户条件,对毕业生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此外,还有一些毕业生的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在择业时较为盲目,通常陷入人云亦云、随大流的境地中,容易被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意见所左右,便跟风去了大城市、考了体制内的“好单位”,却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和强度等,一番挣扎下来,结果可能并不如意。

不少毕业生主动去基层就业创业,反映出他们日趋理性、务实的就业观。基层尽管没有一线城市的繁华,没有机关、名企的“光鲜”,但更能得到历练,未必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随着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一些新兴产业已在中西部和边远地区布局,那里同样需要高素质人才。“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毕业生切莫以为到了基层地区,就显得低人一等、没有出路,就是大材小用、明珠暗投。无论在什么地区和行业工作,只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发挥出专长,就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近年来,为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应政策。例如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求职创业补贴、放宽落户条件等。优惠的就业政策、较低的生活成本,可以让毕业生在基层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

到基层工作,不仅要“下得去”,还要“留得住”“有作为”。这既需要毕业生自身肯吃苦、愿付出,也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并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要持续优化基层工作环境、待遇条件、成长空间,消除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掣肘问题,增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他们在基层大显身手、大放光彩。

新闻推荐

用社交软件“引诱” 语音包伪装成女性 红包“猎场”

新京报制图/许骁目前,从社交账号买卖到利用语音包伪装成女性去骗取红包,“色流撸包”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黑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