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周口盗婴案系女方策划”,别再为私利愚弄公众

新京报 2019-05-21 06:44 大字

议论风生

拿孩子作为斗气的工具,虚报警情,绑架舆论,试图用公共资源解决私人问题,最终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月20日,备受关注的周口男婴丢失事件出现反转。新京报记者从事件核心知情人处获悉,男婴丢失系家庭矛盾引起的闹剧,整个事件由女方策划并自导自演。目前多名参与策划者被拘留,“(男婴)母亲尚在哺乳期,等哺乳期过后也将受到处理。”

复盘此事始末,多少让人有些心塞:5月16日,周口当地公安分局接到报警称,男婴母亲在周口公园附近散步时晕倒,醒来后发现孩子失踪。此事曝光后,寻婴信息在当地广泛传播,引发广泛关注,警方悬赏破案、众多明星祈福。

如今悬疑剧变狗血剧,去年浙江乐清家属故意制造男童失踪警情的情节再现,着实叫人大跌眼镜。

或许对几天来密切追踪事件走向的网友来说,对男婴丢失最终被证实是自导自演的剧情,未必来得就很突兀。事实上在曝光之初,就有网友指出,案发周围的摄像头逐个排查都没有发现蛛丝马迹,如此不留痕迹的作案手法太过诡异,且婴儿车始终被遮挡起来。

19日当地警方发布的通报中,对事件的描述,也从之前的“盗婴案”改为了“婴儿丢失”,对婴儿用的是“找回”而非“解救”。更诡异的是婴儿找回后,家属并没有表达对嫌疑人的愤怒,而是对媒体表示“希望事情到此为止”。这些有违经验化逻辑的情节,已经触动了很多人“疑虑”的开关——虽然舆论主基调还是同情家属,对男婴的遭遇高度牵挂。

而今,事件真相浮出后,那些牵念事件进展的人们,难免有种被愚弄的感觉。考虑到事件牵动的社会爱心与舆论资源这么多,说其欺骗公众感情、消耗社会爱心,恐怕不为过。

不只是欺骗公众感情,家属报警后,当地警方投入大量精力,并悬赏5万元征集破案线索。警力本身是有限的公共资源,当事人因为一己之私制造虚假警情,导致当地有关部门在莫须有的警情上耗费精力,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

《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对编造假警情,进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像乐清失联男孩事件,策划报假警的母亲,日前就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而此次风波又来了个翻版,自然也会面临“作”的代价。

其实在乐清男童失联事件中,当地警方就曾投入数百警力,此次风波同样演变为全城搜索和全网搜救。这说明社会对幼童安全有着高度的警觉和敏感,任何潜在伤害都可能引发连锁式的反应。这种善心搭建的群策群力的社会防护网络,实在不该被欺骗、践踏。毕竟,“狼来了”的把戏玩多了,势必会割裂互联网在陌生人社会连接的信任网。

“机关算尽太聪明”,欺人也会是自欺。继乐清男童失联事件后,此事无疑也提醒许多人,就算有家庭矛盾,为人父母都不能拿孩子作为斗气的工具。绑架舆论,试图用公共资源解决私人问题,对公众善心的玩弄,最终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不值得。

□熊志(媒体人)

新闻推荐

民营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急需在资金投入、创新激励、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为民企“加油”的创新工作室如何马力更足? 工会人士表示,将通过提高命名比例、加大资金

“最近我们在研发一种测试油泵发动机寿命的测试台,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日前,宗申产业集团刘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刘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