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劫持浏览器主页不该被姑息

青岛早报 2019-05-16 06:24 大字

《人民日报》近日调查指出,虽然网络环境在逐渐改善,但“浏览器主页劫持”“流量劫持”现象依然猖獗,损害广大网民合法权益。

劫持浏览器主页,不仅仅是将A网站切换到B网站那么简单,而且有可能干很多事。简单的,让你点击广告看广告;狠一点的,会记录你的搜索历史,促成“精准营销”;段位高的,则有可能诱导你进入钓鱼网站,盗取你的账号密码资料,成为电信诈骗帮凶。

如果有得选,相信没人愿意被劫持。问题是,用户在复杂的网络凌霸技术前太脆弱了。有时候你点开一个可疑网页,就不小心因为恶意插件中招了。与之相比,更令人绝望的是某些正规企业的行径——你只要下载或使用了它的某个软件,浏览器主页就自动被修改了,甚至被捆绑下载了“全家桶”。

这种知情权和同意权被无视的现象,对今天的中国网民来说绝对不是个别现象。包括在智能手机端,有的手机自带一堆软件,用户不需要也无法卸载。使用某个软件时,也可能被过度索取权限,对此用户却只能被动接受,别无选择。

个人信息权得不到重视,无良企业得不到惩罚,根本原因是缺乏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拿流量劫持来说,尽管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判例,但对很多企业来说,它不是没有隐私条款,只是太过冗长,让你神不知鬼不觉地同意。

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指望企业自律,还是得抡起法律的大棒。

新闻推荐

禁朋友圈“打卡”维护用户安宁权

■观察家房清江5月13日晚,微信安全中心发布的一条消息引发关注,该消息称,大家屡见不鲜的在朋友圈“打卡学英语”的现象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