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小毛病,没有药,也没有解
大周末说
人到中年容易胖。别人胖显得稳重、踏实,我的胖却带来一个烦恼:腰上、腿上、手臂上,一些小小的肉块凸起,很难看。于是我下决心减肥。一段时间后,我的体重明显下降,但这些小肉块却没有消失。我到医院求救,医生看了一眼,淡淡地说,这是脂肪瘤,减肥也减不下去。有药吗?医生依然淡定:没有。别管它,控制饮食多运动。
前段时间,我们的撰稿人维小荷也面临相似的情况,她开始觉得耳朵背后有点痛,过了几周摸到一个肿块,吓了一跳。赶紧到医院去看,医生检查后确认是淋巴的一个小问题,她有点担心,希望开点药,医生也表示没有药:你可以再观察下是否会变大。
就这样了?回去查了各种资料,这些问题就像年轻人长白头发一样,是身体有了小问题导致的,但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医生的处理方法也没有问题。在面对“没有药”“不会自己好”的局面时,内心还是无比忐忑的,但回想一下,生活中,我们不也常面对这些“没有药”也“没有解”的局面吗?
比如常有人吐槽的“原生家庭”,我有个中学同学,永远文质彬彬的模样,是老师眼中好学生的典范。但电视剧《都挺好》热播时,他在一次聚会中也跟着吐槽,说他妈妈的控制欲太强,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被逼着学习,按照妈妈的要求填报专业,听从家里安排选了安稳的工作。“这个班上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但你说我能咋个嘛?我不可能再换一个行业,我妈肯定要把我骂死。再说也一把年纪了,唉……”
我有点无语,因为同学里属他的工作最稳定,其他的人大学毕业十多年里基本都换过好几个工作,老板裁人、公司关张,为工作的事没少烦恼过。他呢,性格是有点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但这也不能说是“原生家庭”毁了他的人生吧。
我想起央视主持人董卿最近也聊过“原生家庭”。她说父亲在教育方面对她的严厉超过了一般人想象,因为她父亲是一个从小吃着苦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也把自己的吃苦经验用在了教育董卿上,比如不准她照镜子,不给她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文体活动。从高一到高三,董卿每个寒暑假还必须要打工挣钱,她记得去宾馆当清洁工,一天就赚一块钱。
董卿说,这种家庭教育让她变得很自卑,也没有安全感,“要做的比别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觉得踏实”。我看这段访谈时,也对这个知名主持人的成长环境感到吃惊,她应该是有理由责怪“原生家庭”的。但董卿却表示长大后很快就和父亲和解了,尽管那些经历给她的影响一直存在她的工作和生活中。
我觉得董卿对“原生家庭”的态度是正确的,我们身上总有一些缺点来自家庭,但当下的风潮无疑把这种影响夸大了,它其实就像身体会出现的一些小毛病,没有药,也好不了,一直留在身上,你不管就是了。把生活、事业的不如意,归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个借口罢了。(花椒)
新闻推荐
编者按:她曾是一个拥有粉色少女心的小姑娘,做着傲娇的公主梦,躺在母亲的臂弯里撒娇。后来,孩子的到来让她从少女变成大女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