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一景多日: 生态旅游“卖生活”

达州日报 2019-05-10 09:29 大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对杭州最高的赞誉。这些年来,杭州城市、特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迸发蓬勃生机,像一朵朵灿烂的花开在西湖堤岸、钱塘江畔,开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引领全国发展潮流。

4月21日,我随团来到享有“东方剑桥”之称的著名学府——浙江大学,参加了一段短暂而宝贵的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培训。两天教室教学,三天现场教学,让人有很多收获。结合工作实践和思考,我对梁雪松教授主讲的生态旅游有了豁然开朗的认识。可以说,那是未来的旅游,是人们心中向往的旅游。

旅游是经济发展起来后必然的生活方式。旅游业刚刚兴起时,人们纷纷奔向名胜大川,看险山奇峰、峡谷溶洞、草原雪乡等旖旎风光,这些自然资源成为最为宝贵的旅游财富。这样的旅游正是梁教授讲的“观光旅游卖资源,休闲旅游卖生活”。就是现在,每到节假时,这些景点依然人山人海,交通拥堵。“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全忘”成为人们吐槽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

而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大,一些人不再追求这种与工作状态一样匆匆忙忙的“到此一游”,而是喜欢到田园、山涧、农庄,或者漫步于古镇、小溪,享受“慢下来”的生活。特别是一些小青年,“品生活”成为他们的小资追求。旅游从“卖资源”进入了“卖生活”。卖生活,就是以休闲的方式享受生活,人们旅游,就是“买心情”“买感受”,以“品生活”的方式,享受“慢下来”给人带来的快乐。梁教授心目中的生态旅游,正是当代人走走停停、自由自在品味生活的旅游,正是人们内心寻找的那份快乐。

特色小镇就是让人们慢下来、留下来、品生活的旅游新品,满足了人们这样的需求。旅游产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三者之间就像线一样有机串联着。生态是旅游的根本,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玩出来的”。一个“玩”字,让人想到了吃喝玩乐,想到了走走停停,想到了享受生活似的度假。旅游就是“玩”,玩“吃”、玩“看”、玩“文化”。譬如吃的,到一个地方,有些手作坊制作出来的东西,如豆腐、咸菜、泡椒,虽然没有商标,但其味道正宗,让人喜爱,这些“无印良品”,本身就包含一种手工文化;又如,一个个记忆碎片,在城市演进中,凝聚成城市文化,一间民宿,一个书店,一幢老屋,一座博物馆,一砖一瓦,都有它本身的风骨,都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又如乡村本有的树、石、沼泽、峭壁,以及一条小溪、一川大漠、一眼云烟等特有的风景,本身就有让人一待就是十天半月的欲望。

“乡村振兴不是五年计划,五十年都不会停止,这是大战略。”梁教授说。这与我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具有一致性,乡村不富,国家不富,乡村不振兴,国家不振兴,这是今后很长时间我们面临的课题,是全国人民奋力抒写的大篇章。徐建林教授讲的《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梁教授讲的乡村振兴一脉相承,相得益彰。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物,特色小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抓手,是振兴乡村的动力。

乡村振兴是大文章,学习“乡村振兴”是学习“方法论”。现场教学中,我们去了海宁桃园村,梦想小镇,安吉余村、蔓塘里、刘家塘等,这些特色小镇,为我们提供了城乡生态旅游的样本。无论到哪一个村,无论其特点是什么,产业是根本,规划是前提,人才是保障。这些地方村容村貌十分美观,绿化得像公园一样,谁去了都想“慢下来”品生活。譬如余杭区仓前街道的梦想小镇,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建筑风格、小溪流水、农活体验,更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动漫设计、网络安全等高科技,是大学生创业的乐园,是青年人创造人生价值的舞台。特色小镇像磁铁一样吸引青年男女去旅游,这种“慢生活”的旅游,又成了这里一个新产业。

现场教学从一个村赶到另一个村,有的相隔数十公里,一路上,高山峡谷,崇山峻岭,全是厚厚的绿绿的植被,这生态的绿给人的美,美到了心里。四月的杭州城市,更是绿树成荫,花艳芬芳,繁盛的风景树,高高的、大大的,重重叠叠,翠翠绿绿;园林里、隔离带、小区内、公共区,月季花、蔷薇花、石竹花,红的、粉的、紫的,灿烂开放。置身于这公园城市,清新宜人,心旷神怡。什么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杭州给了每一个旅行者、参观者最直观的答案。

旅游是生活,是闲下来的美好生活。慢下来的旅游由“一日多景”,变成了“一景多日”。可以湖边垂钓,可以园中漫步,甚至可以漫无目的地看花、戏水、读风土人情。这样的地方,或许游二次、三次也不厌倦,这样的旅游,是为了找寻某种记忆,品味某种文化,体验慢生活的愉悦。

□言农

新闻推荐

安委会对23项重大(严重)安全隐患实施挂牌督办

近日,县安委会决定对23项重大(严重)安全隐患整改实行挂牌督办,强力推进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确保隐患限期整改到位,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