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迎接“共读时代”

西安日报 2019-04-26 05:12 大字

■杜浩

4月2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共读时代:每翻一页书,就掉进一群人的社区》报道说,在互联网产品日益丰富的时代,我们的阅读生活,正在迎来具有参与性、分享性、共同性、集体性、交流性、互动性的“共读时代”。

最近,一位女性读者,当她在上班地铁上用“起点读书”App看小说时,阅读速度变慢了,因为她从“文字弹幕”里发现了新大陆。

她看的小说《美食供应商》,每一段话的末尾都标注一个小小的数字——那是“起点读书”设置的“段评”功能。点开数字,其他读者写的感想一览无余。作者提一句蛋炒饭的做法,都能引发“弹幕”般的热评。这就是“共读”。

所谓阅读的“共读时代”,首先体现在“共时间”上。比如,“网易蜗牛读书”App推出的“共读”功能,能让你把读书这件事纳入“亲密关系场”:和相隔千里的朋友们,颇有仪式感地相约同一时间读同一本书。通过“网易蜗牛读书”App,天南地北的爱书人为了一本好书,共同奔向“共读小组”,彼此凝视对方的阅读进度……

在起点中文网,整个平台评论数量前50的作品,累计能产生超2800万条评论,单部作品最高评论量可以达到150万条,10万以上评论量成为爆款作品的标配,“当你的作品拥有10万条以上评论或吐槽,才可以算是人气比较高的作品”。

而与微信社交紧密绑定的“微信读书”,开辟了“共场所”的两种视角。在“共场所”的微观视角里,大家能偷窥一眼朋友的阅读生活,围观一个朋友的读书笔记,或是一览好友读书排行榜,就像是钻进他(她)们家温馨的小书房。这样可以参考一下朋友选择书本的品位,或者“送”一本心仪的书给他人。“微信读书”介绍,一位来自吉林延边的男性读者,共向朋友慷慨“赠”出了173本书。

共读时代,还可以体现为作者与读者的“共创作”。编段子、“抢楼”、撰写角色小传、梳理作家世界观……这是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共创作”;同时,在“文字弹幕”尤为密集的小说页面中,有的作者会主动参与和粉丝的“共创作”。当读者吐槽或质疑情节的真实性时,作者会“亲自下场”极有耐心地写四五大段话来解释构思理念;当有人捕捉到常识性“硬伤”时,作者会迅速更正,并在“段评”里告知所有读者“已改”。

看到“共读时代”这个阅读文化新趋势的来临,笔者不禁想到读书大家林语堂谈读书艺术的一些话。读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自己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而在读书中,为什么能够发现心灵相似的作家,根本在于读者与作家之间,他们的思想方法方面和情感方面是那么相似,这相似的心灵仿佛同一个灵魂的化身……

实际上,这种读者之间的种种“共读”,都是建立于他们之间阅读思想的内在逻辑性和读书趣味的共同基础之上。在读者的“共读”中,他们的读书态度一致,出于共同的读书热情,在选择的图书上有共同的趣味,读书拉近了他们的“亲密”关系,引发彼此的关注和探求,关于图书、阅读的互动和分享,加深了阅读者之间的沟通和认同以及相互理解,因为读书的文化趣味上、风格上是有一个共同点和喜好的,读者甚至会发现这“共读”之中,有与自己相似的读者,乃至自然形成一种阅读的集体文化心理和意识。

我们读者,都是一个社会的、富于想象力的人,对他来说,他的阅读的情感和其他情感一样,也表现在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上。而且,我们所有人都有赞赏的需求,推荐一本好书、分享一本好书,需要伙伴和他人的赞赏,也会给予他人的赞赏,无论是对自我还是他人,这给予的都是社会性证实和支持,这已是以社会学视角来看待“共读时代”了……

如今,我们提倡“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其重要特征是大众、读者的参与性、共同性,为此而形成社会合力,变成共同的愿景和追求。所以,从这一点上说,阅读的“共读时代”的到来,是符合阅读的这个社会文化潮流和时代精神的。

新闻推荐

电动车容易自燃吗?

特斯拉电动车自燃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车辆起火原因尚未查明,但联系到最近几年的一些电动车起火事件,人们不禁要问:电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