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保健”投诉大幅减少 消费警惕不能放松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关于“保健”消费提示

南充日报 2019-04-26 03:07 大字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12315热线接听涉及保健品的投诉、举报、咨询电话共计17条,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春雷行动2019暨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高压态势下,保健市场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虚假宣传”和“会销”仍是热点,主要受害群体仍是老年人,市市场监管局和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用品、保健食品消费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

“保健”市场六大套路

以免费送礼、夸大承诺吸引消费者。选择老年人为主的消费者,通过免费发放大米、鸡蛋、菜籽油或免费赠送保健品包装盒、票据兑换物品等形式,诱导参加所谓“会议营销”,通常以“高科技”产品名义,承诺其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疗效,从而让老年消费者进入圈套。

假借“公益活动”之名,行违法销售保健品之实。自称是国家机关、行业组织、学术机构等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机构,或者是机构指定的、合作的对象,误导消费者相信其具有权威性,在推销产品环节通过“洗脑”,灌输错误认知,为销售保健品做铺垫。

打着“医生”“专家”旗号,通过“患者”现身说法,欺骗消费者。邀请一些伪专家、假医生到推销现场,宣称其对某些疾病有非常专业的治疗水平,同时配合“患者”现身说法,让消费者相信其产品疗效,借机推销保健品。

培养感情,亲情“回访”。以“建立健康档案”为借口,上门入户,锁定一些长期独居、内心孤独的老年人,随后开展家访关怀,给老年人以情感寄托,取得信任后,推销保健品。

以免费旅游形式,集中推销。以公司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名,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参观所谓“保健品生产车间”(实际跟销售的保健品没有任何关系),让老年人误以为看到的是“真材实料”,进而集中宣传推销保健品。

号称高息理财,买产品有折扣。以保健品公司将要上市为由,宣称现在存钱或者购买“原始股票”,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消费者“存钱理财”的同时,购买公司保健品可以享受更多优惠、更大折扣。

保健品消费警示

远离推销人员的“亲情”。在生活中,儿女们工作生活忙、应酬多,与老人交流沟通不好,老人感情易受到冷落,许多保健用品、保健食品的推销商,正是利用了老年人渴望被关爱,大打情感牌,采取认“干爹”“干妈”等各种方式进入老人生活,博取欢心、套取信任,推销产品。

远离保健养生“会销”“讲座”。保健用品、保健食品推销已形成免费义诊、健康咨询、养生讲座、免费旅游等一系列套路,推销商一般都安排了摸底,以利益诱惑发展“托儿”,然后传带更多老人聚集参与,利用聚集的特殊氛围下老年人易被情绪感染、鼓动这个弱点,采取所谓的专家讲课,体验试用,利用“托儿”带动煽动,辅以优惠促销、对产品冠以炫目高科技名义等手段,达成产品推销目的。

购买保健食品,坚持“三必须”。一是须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保健食品产品外包装上有蓝色草帽样标志,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发现一个批准文号对应多个产品的情况,务必谨慎。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二是须咨询医生等专业人士。保健用品一般价格较高,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咨询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购买;三是须选择正规销售渠道。消费者若需购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应到证照齐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要主动向商家索取购物小票、购物发票等购物凭证,在网上购买时要注意留存购物痕迹,以备不时之需。

市市场监管局和市消委会提醒,如消费者发现所购买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发现有虚假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请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也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新闻推荐

街道办牵头,查隐患促整改 江苏路街道开展旅游消费市场秩序整治

半岛记者邓慧秀报道本报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进一步促进辖区旅游市场规范和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旅游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