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校对的事故 ◇尤今

民族日报 2019-04-17 10:36 大字

每回为即将付梓的新书进行校对工作时,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逐字逐句地校对时,“双静”和“双全”是必要的条件——在安静的环境、平静的心境里,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第一遍,粗枝大叶地读;看看有没有漏字、漏句、漏行、漏段。发现了以后,便化身为泥水匠,耐心地把因遗漏而造成的文字“窟窿”仔细地填妥补好。工作虽繁,难度不高。

第二遍,精雕细琢地读;这时,平平地摊在书页里那一行行的字,好似挺立于你面前等待检阅的士兵,看起来似模似样,毫无瑕疵;你必须具有明察秋毫的能力,才能准确无误地揪出字里行间的“不良分子”。有些字,错得很明显,比如把“舞”误植为“午”,往往一逮便着,不必劳神费劲;然而,有些字,貌似神似,有如孪生兄弟,比如说,把“诽”误植为“悱”、把“鹜”误植为“骛”,稍不留意,便被它“瞒天过海”,终生坐在书里“以讹传讹”。像这一类字,鸠占鹊巢而依然神气活现,堂而皇之地摆出一副“你奈我何”的小人嘴脸;校对者与它势不两立,在书里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务必置它于死地而后快。历尽艰辛,搜出一些,就地正法,大快人心。

第三遍,翻来覆去地读、横来竖去地读;上下扫读、左右速读、全面通读;直到万无一失了,才安心让它面世。

书出版后,墨香洋溢,喜不自抑地捧着来看。

可是,可是呀,才翻了几页,便惨叫出声。经过了三次扫读、细读、通读的校对工作之后,竟然还是有“漏网之鱼”。此刻,那个错字,正得意洋洋地对着花容失色的你,戏谑地咧嘴而笑,一副“你奈何我不得”的无赖相!——摘自《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要让教师从“表叔”中解脱出来

□申国华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心得体会、五花八门的比赛或活动、各式各样的评比或检查……眼下,在一些地方一拨拨...

 
相关推荐